>">

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 >中級經濟師 > 學習筆記 > 金融筆記

2016年中級經濟師金融專業第八章核心考點

來源:233網校 2016-09-27 09:14:00
導讀:2016年中級經濟師金融專業第八章核心考點為理解貨幣需求理論,分析不同貨幣需求理論的異同及其影響因素,理解貨幣供給理論,分析貨幣供給過程和貨幣層次,計算貨幣乘數,理解貨幣均衡及其實現機制,分析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及其治理。中級《金融》VIP題庫考前必刷774道高頻考題,立即查看>>

第二節 貨幣供給

一、貨幣供給過程

1.貨幣供給概述

(1)概念

貨幣供給是相對于貨幣需求而言的,包括貨幣供給行為和貨幣供應量兩個方面。

①貨幣供給行為是指銀行體系通過自己的業務活動向再生產領域提供貨幣的全過程,研究的是貨幣供給的原理和機制。

②貨幣供應量是指金融系統根據貨幣需求量,通過其資金運用,注入流通中的貨幣量,它研究金融系統向流通中供應了多少貨幣,貨幣流通與商品流通是否相適應等問題。

(2)參與者

貨幣供給參與者包括中央銀行、存款機構和儲戶。中央銀行負責發行貨幣、實施貨幣政策;存款機構是從個人和機構手中吸收存款并發放貸款的金融中介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儲蓄機構和信用社;儲戶是持有銀行存款的機構和個人。

2.基礎貨幣概述

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作用最重要。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創造基礎貨幣。

(1)基礎貨幣的含義

基礎貨幣,又稱高能貨幣、強力貨幣或儲備貨幣,是非銀行公眾所持有的通貨與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之和。其中,準備金又可以劃分為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

【例8.6】下列被稱為高能貨幣的是(    )。

A.存款準備金

B.基礎貨幣

C.現金

D.活期存款

【答案】B

【解析】基礎貨幣又稱高能貨幣、強力貨幣或儲備貨幣,是非銀行公眾所持有的通貨與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之和。

(2)基礎貨幣的構成

基礎貨幣量(取決于中央銀行的行為)、銀行存款與其準備金的比率(取決于銀行體系),存款與通貨的比率(取決于公眾的行為,還受銀行存款服務水平和利率的影響)都會引起貨幣存量的同方向變化。

如果用R表示準備金,用C表示流通中現金,基礎貨幣可表示為:B=C+R=流通中的現金+準備金,而R又包括活期存款準備金Rr,定期存款準備金Rt,以及超額準備金Re。所以,全部基礎貨幣方程式可表示為:

B=C+Rr+Rt+Re

(3)中央銀行資產業務創造基礎貨幣的渠道

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主要包括:

①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再貸款;

②收購金、銀、外匯等儲備資產投放的貨幣;

③購買政府部門的債券;

④發行央行票據。

二、貨幣層次

“流動性”原則是劃分貨幣層次的主要依據。流動性是指某種金融資產轉化為現金或現實購買力的能力。各個國家信用化程度不同,金融資產的種類也不盡相同,劃分的貨幣層次及內容也不同。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層次劃分

一般把貨幣劃分為三個層次:

M0=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M1=M0+活期存款(包括郵政匯劃制度或國庫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2=M1+儲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債券(包括國庫券)

2.我國的貨幣層次劃分

我國對外公布的貨幣供應量為M0、M1、M2三個層次:

M0=流通中現金

M1=M0+單位活期存款

M2=M1+個人儲蓄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M3=M2+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其中,M1為狹義貨幣供應量;M2為廣義貨幣供應量;M2-M1為“準貨幣”;M3只測算,不公布。

【例8.7】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層次劃分中,M1=M0+(    )。

A.活期存款

B.儲蓄存款

C.定期存款

D.政府債券

【答案】A

【解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般把貨幣劃分為三個層次:M0=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M1=M0+活期存款(包括郵政匯劃制度或國庫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M2=M1+儲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債券(包括國庫券)。

三、多倍存款創造

多倍存款創造中央銀行向銀行體系供給一元準備金,存款的增加為準備金數倍的過程。

存款創造主要是銀行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活動的開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的一種功能。具體表現為商業銀行以原始存款為基礎、在銀行體系中繁衍出數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能增加其準備金的存款,可以理解成從商業銀行體系之外進入商業銀行的存款。它包括商業銀行吸收的現金存款或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所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由商業銀行以原始存款為基礎、運用信用流通工具和轉賬結算的方式發放貸款或進行其他資產業務時,所衍生出來的、超過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也可以理解成是從商業銀行到商業銀行的存款。

派生存款的特點表現為:

①派生存款必須以一定數量的原始存款為基礎;

②派生存款只能在銀行體系內部的現實的信用活動中,通過信用流通工具的使用,以及轉賬結算的條件下才能形成;

③派生存款的產生,是銀行體系業務經營過程整體運行的結果,僅僅從單一的任何一筆存貸款業務來看,沒有任何“創造”的痕跡。

3.存款創造

部分準備金制度和非全額現金結算制度下,原始存款在整個銀行體系存款擴張原理的作用下,可以產生出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派生存款來。部分準備金制度和非全額現金結算制度,是存款創造的兩個前提條件。

存款創造中的計算如下:

①派生存款的大小主要決定于原始存款數量的大小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高低。若用△D代表存款貨幣的最大擴張額,△B代表原始存款額,r代表法定準備金率,則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6.png

其中,7.png就叫做存款乘數。

存款乘數就是在銀行存款創造機制下存款最大擴張的倍數(也稱派生倍數),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即7.png,其含義為每一元準備金的變動,所能引起的存款的變動。如果排除其他影響存款創造倍數的因素,設K為銀行體系創造存款的存款乘數(擴張乘數),則8.png

②如果用△B代表原始存款額,r代表法定準備金率,e代表超額準備金率,c代表現金漏損率,則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9.png

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也可以反方向作用,也就是說,派生存款的倍數原理同樣適用于存款貨幣的消減過程,只不過方向相反,當商業銀行的原始存款數量減少時,銀行的存款貨幣會呈倍數的緊縮。

四、貨幣乘數

現代信用制度下,貨幣供應量的決定因素主要是基礎貨幣(MB)和貨幣乘數(m)。貨幣供應量等于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的乘積。貨幣乘數是指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供給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的擴張倍數。

c=C/D=現金漏損率

e=ER/D=超額準備金率

r=RR/D=法定準備金率

基礎貨幣MB=C+RR+ER

其中,C為現金漏損,RR為法定準備金,ER為超額準備金,D為支票存款。

貨幣乘數m可表示為:

 10.png

表示基礎貨幣增加一個單位,貨幣供給M2增加m個單位,即(1+c)/(r+e+c)個單位。

【例8.8】現代信用制度下,貨幣供應量的決定因素有(    )。

A.商品交易量

B.貨幣價值

C.商品價格

D.基礎貨幣

E.貨幣乘數

【答案】DE

【解析】現代信用制度下貨幣供應量的決定因素主要有兩個:①基礎貨幣(MB);②貨幣乘數(m)。它們之間的決定性關系可用公式表示為:MS=m×MB,即貨幣供應量等于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的乘積。

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法定準備率政策等手段,調控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改變貨幣供應量,而且可以利用差別利率等政策,調節或改變貨幣量在各個層次的分布結構,借以調控貨幣供應量及其結構,實現貨幣流通正常化。

貨幣供應量并不能由中央銀行絕對加以控制。從影響貨幣乘數的諸因素分析,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決定準備金率。其中,中央銀行決定準備金率和影響超額準備率e,商業銀行決定超額準備率e,儲戶決定現金漏損率c。

相關閱讀

添加經濟師學習群或學霸君

領取資料&加備考群

233網校官方認證

掃碼加學霸君領資料

233網校官方認證

掃碼進群學習

233網校官方認證

掃碼加學霸君領資料

233網校官方認證

掃碼進群學習

拒絕盲目備考,加學習群領資料共同進步!

互動交流
掃描二維碼直接進入經濟師微信公眾號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資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蒲江县| 磐石市| 蛟河市| 定州市| 临漳县| 武平县| 新河县| 民和| 高雄县| 大余县| 厦门市| 阳谷县| 陇南市| 庆城县| 马龙县| 金溪县| 锡林浩特市| 布拖县| 稻城县| 平果县| 隆昌县| 惠州市| 福州市| 康保县| 嘉峪关市| 大竹县| 宝兴县| 永吉县| 西乡县| 南华县| 长岛县| 海原县| 嫩江县| 库车县| 海盐县| 明水县| 中方县| 忻州市| 镇远县| 大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