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風險分析與評估
□目的:評價風險的可能影響
它是風險辯識和管理之間聯系的紐帶,是決策的基礎
□作用(5項):
1)使項目在成本估計和進度安排方面更現實、可靠
2)使決策人更好、更準確地認識風險、風險對項目的影響及風險之間的相互作用
3)有助于決策人制定更完備的應急計劃,有效地選擇風險防范措施
4)有助于決策人選定最合適的委托或承攬方式
5)能提高決策者的水平,提高管理水平
□風險分析的步驟(3步):
1)采集數據
2)完成不確定性模型
3)對風險影響進行評價
四、風險防范與對策
(一)風險控制措施
□降低企業預期損失或使損失有可測性——消極
1 風險回避
□性質:中斷風險源,使其不發生或遏制其發展;屬于消極防范手段,回避風險同進也放棄了獲利的機會。因此,并不主張使用
□拒絕承擔風險
□放棄業經承擔的風險以避免更大的損失——如轉包
2 損失控制
□ 預防損失:采取各種預防措施以杜絕損失發生的可能。
□減少損失:在風險損失已經不可避免地發生的情況下,通過種種措施以遏制損失繼續惡化或局限其擴展范圍使其不再蔓延或擴展,也就是說使損失局部化。
□控制損失-10條控制辦法:①預防危險源的產生;②減少構成危險的數量因素;③防止已經存在的危險的擴散;④降低危險擴散的速度,限制危險空間;⑤在時間和空間上將危險與保護對象隔離;⑥借助物質障礙將危險與保護對象隔離;⑦改變危險的有關基本特征;⑧增強被保護對象對危險的抵抗力,如增強建筑物的防火和防震性能;⑨迅速處理環境危險已經造成的損害;⑩穩定、修復、更新遭受損害的物體。
□識別和分析已經發生或已經引起或將要引起的危險:損失分析;危險分析
3 風險分離
將各風險單位分離間隔,以避免發生連鎖反應或互相牽連,可以將風險局限在一定范圍內,常用于承包工程中的設備采購。如設備的分隔存放
4 風險分散
通過增加風險單位以減輕總體風險壓力,達到共同分攤集體風險的目的。如工程的聯合承包
5 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并非損失轉嫁,因為利己未必損人。如分包、轉包、技術轉讓或財產出租等
(二)運用財務對策控制風險
1風險的財務轉移
□性質:風險轉移人尋求用外來資金補償確實會發生或業已發生的風險
□保險的風險轉移:通過保險,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非保險的風險轉移:通過保證、擔保以及合同條款等,將風險轉移
□風險中性化,主要為了保值,而進行期貨交易
2 風險自留
□性質:可以是被動,也可以是主動行為
□應符合的條件(9個之一):
1)自留費用低于保險公司收取的費用
2)企業的期望損失低于保險人的估計
3)企業有較多的風險單位
4)企業的最大潛在損失或最大期望損失較小
5)短期內企業有承受最大潛在損失的經濟能力
6)風險管理目標可以承受年度損失的重大差異
7)費用和損失支付分布在很長的時間里,因而導致很大的機會成本
8)投資機會很好
9)內部服務或非保險人服務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