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證券投資分析考點速記第三章( 宏觀經濟分析)包括:宏觀經濟分析概述、宏觀經濟分析與證券市場、證券市場的供求關系。
【考點三】證券市場的供求關系
一、供給方
證券市場的供給主體是公司(企業)、政府與政府機構以及金融機構。
二、需求方
證券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需求主體,也是市場資金的供給者。
1.根據投資者的行為主體不同,可以把投資者分為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
2.根據投資證券市場的目的不同,可以把投資者分為長期投資者和短期投資者。
三、證券市場供給/需求的決定因素
1.證券市場供給的主體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質量和數量是證券市場供給方的主要影響因素。
2.證券市場需求,即證券市場資金量的供給,主要是指能夠進入證券市場的資金總量。證券市場需求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宏觀經濟環境。
(2)政策因素。
(3)居民金融資產結構的調整。
(4)機構投資者的培育和壯大。
(5)資本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
四、股權分置改革
非流通股和社會流通股股票表現出不同股、不同價、不同權的特征,這一特殊的市場制度與結構被稱為股權分置。
股權分置改革必將對滬、深證券市場產生以下極其深刻、積極的影響:
1.不同股東之間的利益行為機制在股改后趨于一致化。
2.股權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定價機制的統一,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和價值發現功能進一步得到優化。
3.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東違規行為將被利益牽制,理性化行為趨于突出。
4.股權分置改革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層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5.股權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整體目標趨于一致,長期激勵將成為戰略規劃的重要內容。
6.股權分置改革之后金融創新進一步活躍,上市公司重組并購行為增多。股改之后,證券市場的創新空間將大為拓展。
7.股權分置改革之后市場供給增加,流動性增強。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重新修訂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共12章240條,薪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共13章219條。兩法修訂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如下:
1.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創新。
2.切實加大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本次兩法修訂突出強調了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補充完善了相應的制度。
3.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和監管。
4.促進證券公司的規范和發展。
5.完善證券發行、上市制度。
六、融資融券業務
融資融券業務是指向客戶出借資金供其買入上市證券或者出借上市證券供其賣出,并收取擔保物的經營活動。融資融券交易包括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和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四種形式。
融資融券業務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為一種新的交易工具,融資融券業務特別是融券的推出將在我國證券市場形成做空機制,改變目前證券市場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單邊市現狀。
2.融資融券業務將增加資金和證券的供給,增強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和連續性,活躍交易,大大提高證券市場的效率。
3.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將連通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有利于促進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增加資本市場資金供給。
4.融券的推出有利于投資者利用衍生工具的交易進行避險和套利,進而提高市場效率。
5.融資融券有利于提高監管的有效性。融資融券也有一定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融資融券業務對標的證券具有助漲助跌的作用。
2.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使得證券交易更容易被操縱。
3.融資融券業務可能會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帶來一定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