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損失:是一個事后概念,反映的是風險事件發生后所造成的實際結果;而風險卻是一個明確的事前概念,反映的是損失發生前的事物發展狀態,在風險的定量分析中可以采用概率和統計方法計算出損失規模和發生的可能性。
3.預期損失:是指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中基于歷史數據分析可以預見到的損失,通常為一定歷史時期內損失的平均值(有時也采用中間值);非預期損失是指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區間和持有期內)計算出的對預期損失的偏離,是商業銀行難以預見的較大損失;災難性損失是指超出非預期損失的可能威脅到商業銀行安全性和流動性的重大損失。
4.信用風險:是指債務人或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影響金融產品價值,從而給債權人或金融產品持有人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
5.結算風險:是指交易雙方在結算過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資金但另一方發生違約的風險。
6.市場風險:是指金融資產價格和商品價格的波動給商業銀行表內頭寸、表外頭寸造成損失的風險。
7.操作風險:是指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員工、信息科技系統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
8.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和/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而造成損失或破產的風險。
9.國家風險:是指經濟主體在與非本國居民進行國際經貿與金融往來時,由于別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變化而遭受損失的風險。
10.政治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受特定國家的政治動蕩等不利因素影響,無法正常收回在該國的金融資產而遭受損失的風險。
11.經濟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受特定國家經濟衰退等不利因素影響,無法正常收回在該國的金融資產而遭受損失的風險。
12.社會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受特定國家貧窮加劇、生存狀況惡化等不利因素影響,無法正常收回在該國的金融資產而遭受損失的風險。
13.聲譽風險:是指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及其他行為或外部事件導致利益相關方對商業銀行負面評價的風險。
14.法律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因日常經營和業務活動無法滿足或違反法律規定,導致不能履行合同、發生爭議/訴訟或其他法律糾紛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
15.戰略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追求短期商業目的和長期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因不適當的發展規劃和戰略決策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或不利影響的風險。
16.風險分散:是指通過多樣化的投資來分散和降低風險的策略性選擇。
17.風險對沖:是指通過投資或購買與標的資產收益波動負相關的某種資產或衍生產品,來沖銷標的資產潛在損失的一種策略性選擇。
18.風險轉移:是指通過購買某種金融產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經濟措施將風險轉移給其他經濟主體的一種策略性選擇。
19.風險規避:是指商業銀行拒絕或退出某一業務或市場,以避免承擔該業務或市場風險的策略性選擇。
20.風險補償:是指商業銀行在所從事的業務活動造成實質性損失之前,對所承擔的風險進行價格補償的策略性選擇。
21.資本充足率:是指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
22.經濟資本:是指商業銀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為了應對未來一定期限內資產的非預期損失而應該持有的資本金。
23.絕對收益:是對投資成果的直接衡量,反映投資行為得到的增值部分的絕對量。
24.百分比收益率:是當期資產總價值的變化及其現金收益占期初投資額的百分比。
25.公司治理:是指控制、管理機構的一種機制或制度安排,其核心是在所有權、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為妥善解決委托代理關系而提出的董事會、高級管理層的組織體系安排和監督制衡機制。
26.內部控制:是商業銀行為實現經營目標,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糾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
27.風險文化:是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活動中逐步形成的風險管理理念、哲學和價值觀,通過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戰略、風險管理制度以及廣大員工的風險管理行為表現出來的一種企業文化。
28.管理戰略:是商業銀行在綜合分析外部環境、內部管理狀況以及同業比較的基礎上,提出的一整套中長期發展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所采取的行動方案。
29.風險控制/緩釋:是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委員會對已經識別和計量的風險,采取分散、對沖、轉移、規避和補償等策略以及合格的風險緩釋工具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風險的過程。
30.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
31.抵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方不轉移對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
32.質押:又稱動產質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方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
33.留置:是指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占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34.定金:是指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
35.關聯交易:是指發生在集團內關聯方之間的有關轉移權利或義務的事項安排。
?。P聯方是指在財務和經營決策中,與他方之間存在直接或間接控制關系或重大影響關系的企事業法人。)
36.客戶信用評級:是商業銀行對客戶償債能力和償債意愿的計量和評價,反映客戶違約風險的大小。
37.專家判斷法:即專家系統,是商業銀行在長期經營信貸業務、承擔信用風險過程中逐步發展并完善起來的傳統信用分析方法。
38.違約風險暴露:是指債務人違約時預期表內項目和表外項目的風險暴露總額,包括已使用的授信余額、應收未收利息、未使用授信額度的預期提取數量以及可能發生的相關費用等。
39.公司風險暴露:是指銀行對公司、合伙企業和獨資企業及其他非自然人的債權,但不包括對主權、金融機構和納入零售風險暴露的企業客戶的債權。
40.主權風險暴露:是指對主權國家或經濟實體區域及其中央銀行、非中央政府公共部門實體,以及多邊開發銀行、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的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