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貸款風險遷徙率
風險遷徙類指標衡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變化的程度,表示為資產質量從前期到本期變化的比率,屬于動態指標。風險遷徙類指標包括正常貸款遷徙率和不良貸款遷徙率。
(1)正常貸款遷徙率
正常貸款遷徙率=(期初正常類貸款中轉為不良貸款的金額+期初關注類貸款中轉為不良貸款的金額)/(期初正常類貸款余額-期初正常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期初關注類貸款余額-期初關注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期初正常類貸款:正常類貸款的總數/額——12萬
期初正常類貸款余額:貸款余額——12-1=11萬
期初正常類貸款(關注類貸款)中轉為不良貸款的金額,是指期初正常類貸款(關注類貸款)中,在報告期末分類為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的貸款余額之和。
期初正常類貸款(關注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是指期初正常類貸款(關注類貸款)中,在報告期內,由于貸款正常收回、不良貸款處置或貸款核銷等原因而減少的貸款。
(2)正常類貸款遷徙率
注意與正常的區別,上者涵蓋內容更廣
正常類貸款遷徙率=期初正常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期初正常類貸款余額-期初正常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期初正常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是指期初正常類貸款中,在報告期末分類為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的貸款余額之和。
注意:不包含自身的類別,即正常類
(3)關注類貸款遷徙率
關注類貸款遷徙率=期初關注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期初關注類貸款余額-期初關注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期初關注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是指期初正常類貸款中,在報告期末分類為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的貸款余額之和。
(4)次級類貸款遷徙率
次級類貸款遷徙率=期初次級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期初次級類貸款余額-期初次級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期初次級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是指期初正常類貸款中,在報告期末分類為可疑類、損失類的貸款余額之和。
(5)可疑類貸款遷徙率
可疑類貸款遷徙率=期初可疑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期初可疑類貸款余額-期初可疑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期初可疑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是指期初正常類貸款中,在報告期末分類為損失類的貸款余額。
總結:各類級別的貸款遷徙率中,向下遷徙金額與貸款分類相關,均包含自身以下的各類級別貸款之和,但不包括本身。
例題:計算。書上P99。
例題:單選。某銀行2009年初關注類貸款余額為4000億元,其中在2009年末轉為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的貸款金額之和為600億元,期初關注類貸款期間因回收減少了1000億元,則關注類貸款遷徙率為()。
A.15.3%B.18.5%C.20%D.21.8%
答案:C
解釋:根據關注類貸款遷徙率的公式有:600/(4000-1000)×100%=20%
前面知識點回顧(第一章):
知識點1:金融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有哪幾類?預期、非預期、災難性
知識點2:這幾類損失商業銀行通常采用什么方式來應對?
預期損失:提取損失準備金和沖減利潤;
非預期損失:資本金
災難性損失:購買保險/限制高風險業務
5.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一般準備+專項準備+特種準備)/(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
例題:單選。假定某銀行2009年會計年度結束時共有貸款200億元,其中正常貸款150億元,其共有一般準備8億元,專項準備1億元,特種準備1億元,則其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約為()。
A.15%B.20%C.35%D.50%
答案:B
解釋:(8+1+1)/(200-150)=20%
6.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
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貸款實際計提準備/貸款應提準備×100%
貸款實際計提準備是指商業銀行根據貸款預計損失而計提的準備。
例題:單選。某銀行2009年貸款應提準備為1100億元,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為50%,則貸款實際計提準備為()億元。
A.330B.550C.1100D.1875
答案:B
解釋:由公式可推導出:1100×50%=5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