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銀行從業《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科目適用教材應為2019版(中國金融出版社),為方便考生備考,取得理想成績,學霸君總結法律法規高頻考點匯總如下,請收藏!
1、貨幣的起源與演變
貨幣是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而產生的,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產物。
按照馬克思的貨幣起源學說.貨幣是伴隨著商品價值形式的不斷發展變化而最終產生的。商品價值形式經歷了四個不同的發展變化階段:簡單的價值形式階段、擴大的價值形式階段、一般價值形式階段和貨幣價值形式階段。
貨幣產生后.伴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形式經歷了不同的演變過程,主要包括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包括可兌換的信用貨幣和不兌現信用貨幣)、電子貨幣。
2、貨幣政策的內容、目標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經濟目標而采用的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信用及利率等方針和措施的總稱.是國家調節和控制宏觀經濟的主要手段之一。
貨幣政策的目標體系由最終目標、中介目標和操作目標構成。
3、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從總量的角度.通過對貨幣供應總量或信用總量的調節與控制來影響整個經濟,主要包括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及公開市場業務。
4、利息與利率的概念
利息是指在借貸活動中,債務人支付給債權人的超過借貸本金的那部分貨幣資金,是債務人為取得貨幣使用權所付出的代價。或者說,它是債權人讓渡貨幣的使用權所獲得的報酬。從本質上講,利息是剩余產品價值的一部分,利息反映所處生產方式的生產關系。利息率,簡稱利率,是借貸期內利息額對本金的比率。它是計量借貸資本增值程度的數量指標。
5、外匯的概念
外匯,是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用于國際結算的多種支付憑證,它包括外國貨幣(鈔票、鑄幣)、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以及其他可以在外國兌現的憑證。
6、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1978年以來,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大致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
目前,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匯率浮動,發揮匯率的價格信號作用;二是根據經常項目主要是貿易平衡狀況動態調節匯率浮動幅度,發揮“有管理”的優勢;三是參考一籃子貨幣,從一籃子貨幣的角度看匯率.不片面地關注人民幣與某個單一貨幣的雙邊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