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財務規劃
在對客戶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理財顧問的下一個流程就是對財務規劃的制定。一個全面的財務規劃涉及:
①現金、消費和債務管理——解決客戶資金結余問題,理財規劃的起點
②保險規劃——解決客戶風險轉移
③稅收規劃——減少客戶支出
④人生事件規劃——解決客戶住房、教育、養老等需要面臨問題
⑤投資規劃——實現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
(一)現金、消費和債務管理
消費是貫穿個人的一生,而收入和支出卻具有較大的波動性。因此進行現金、消費和債務管理可以保障計劃內和計劃外的支出。
1.現金管理
(1)現金管理的對象:現金和流動資產(活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等)
(2)目的:
①滿足日常的、周期性支出的需求
②滿足應急資金需求
③滿足未來消費的需求
④滿足財富積累與投資獲利的需求
(3)現金管理的主要內容是編制財務預算
①設定長期理財規劃目標。
②預測年度收入。
③算出年度支出預算目標。年度收入一年儲蓄目標=年度支出預算
④對預算進行控制與差異分析。
ⅰ.預算的控制
認知需要=儲蓄動機+開源節流的努力方向
認知需要是儲蓄的動力,其后將由開源或節流產生儲蓄。一方面增加家庭收入,一方面節約支出。
需加強支出控制,方法(建議開立三個賬戶):
一是定期投資賬戶:進行強制儲蓄
二是扣款賬戶;按期償還房貸等本息
三是信用卡賬戶:彌補臨時性資金不足,減少低收益資金的比例。
ⅱ.差異分析并加以改善
差異分析應注意的要點如下:總額差異的重要性大于細目差異;要定出追蹤的差異金額或比率門檻;依據預算的分類個別分析;剛開始做預算若差異很大,應每月選擇一個重點項目改善;如果實在無法降低支出,就要設法增加收入。
(4)應急資金管理
①應急資金用途:預防暫時失業和緊急醫療或意外
②緊急預備金的應變能力:以現有資產狀況來衡量
失業保障月數=存款、可變現資產/月固定支出
可變現資產包括:現金、活存、定存、股票、基金等。不包括汽車、房地產、古董等。
固定支出包括日常生活開銷、貸款本息支出、分期付款支出等已知債務的固定現金支出。
失業保障月數最低標準3個月、越高越好,最好是6個月
③應急資金的儲存形式:
一是流動性高的活期存款、短期定期存款或貨幣市場基金;
二是利用貸款額度。
由于應急資金儲備有機會成本形式不同,以貸款額度作為預備又要支付利息。如果存貸利率差距較大,需要搭配管理。
【例題】某人有1000元現金、2000元活期存款、25000元定期存款、價值8000元的股票、價值40000元的汽車、價值800000元的房產、價值20000元的字畫。每月的生活費開銷1500元,每月需還房貸6000元,則他的失業保障月數為( )個月。
A.3.7
B.4.8
C.7.8
D.9.5
『正確答案』B
『正確答案』失業保障月數=存款、可變現資產/月固定支出
可變現資產包括:現金、活存、定存、股票、基金等。不包括汽車、房地產、古董等;固定支出包括日常生活開銷、貸款本息支出、分期付款支出等已知債務的固定現金支出。
因此:失業保障月數=(1000+2000+25000+8000)/(1500+6000)=4.8
2.消費管理
消費的合理性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有相對的標準。消費的合理性與客戶的收入、資產水平、家庭情況、實際需要等因素相關。在消費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平衡即期消費和遠期消費。即理財從儲蓄開始。
(2)消費支出的預期要合理。
(3)合理規劃孩子的消費。
(4)抑制住房、汽車等大額消費的提前消費和過度消費。
(5)保險消費應當和自身的收入水平相適應。
3.債務管理(負債是平衡現在與未來享受的工具)
(1)在有效債務管理中,應先算好可負擔的額度,再擬訂償債計劃,按計劃還清負債。 在金融服務日趨大眾化的今天,許多人都與銀行發生了借貸關系,于是歸還銀行貸款就成了許多人固定支出的最主要部分。選擇最佳的信貸品種和還款方式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
①貸款需求。②家庭現有經濟實力。③預期收支情況。④還款能力。⑤合理選擇貸款種類和擔保方式。⑥選擇貸款期限與首期用款及還貸方式。⑦信貸策劃特殊情況的處理(還款期內銀行利率調整對還款額的影響,住房公積金貸款的選擇,提前還貸)。
(2)在合理的利率成本下,個人的信貸能力即貸款能力取決于以下兩點:①客戶收入能力。②客戶資產價值。
(3)在債務管理中應當注意以下事項:
①債務總量與資產總量的合理比例(負債率≤50%)
②債務期限與家庭收入的合理關系(債務期限≤退休年齡)
③債務支出和家庭收入的合理比例(償債率≤40%,還要考慮收入變動利率走勢等因素)
④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的合理比例(無固定比例,但需要考慮債務的時間特性和客戶生命周期及家庭財務的時間特性等)
⑤債務重組。當債務出現危機的時候,改善債務狀況。
【例題】在合理的利率成本下,個人信貸能力取決于( )。
A.客戶收入能力
B.客戶資產價值
C.客戶的現金持有量
D.預期收支
E.客戶負債價值
『正確答案』AB
4.家庭財務預算的綜合考慮
在理財規劃中,現金、消費、債務管理的目的是建立合理的財務體系和生活體系。
需要綜合分析安排:
(1)有足夠資金應付日常開支
(2)建立應急基金應付突發事件
(3)減少不良資產并增加儲蓄能力
(二)保險規劃
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投保人向保險人繳納保費,保險人在被保險人發生合同規定的損失時給予補償。
保險規劃具有風險轉移和合理避稅的功能。
1.制定保險規劃的原則
(1)轉移風險的原則。
(2)量力而行的原則。
(3)分析客戶保險需要。在制訂保險規劃前應考慮以下三個因素:一是適應性。根據客戶需要保障的范圍來考慮購買的險種。二是客戶經濟支付能力。三是選擇性。在有限的經濟能力下,為成人投保比為兒女投保更實際,特別是對家庭的“經濟支柱”來講更是如此。
2.保險規劃的主要步驟
(1)確定保險標的
一般來說,各國保險法律都規定,只有對保險標的有可保利益才能為其投保,否則,這種投保行為是無效的。所謂可保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可保利益應該符合三個要求:①必須是法律認可的利益。②必須是客觀存在的利益。③必須是可以衡量的利益。
衡量投保人對被保險人是否具有可保利益,就要看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是否存在合法的經濟利益關系,比如投保人是否會因為被保險人的人身風險發生而遭受損失。
(2)選定保險產品
同一標的可以選擇不同險種要準確判斷標的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選擇適合客戶的保險產品。在確定購買保險產品時,還應該注意合理搭配險種。
(3)確定保險金額
保險金額是當保險標的發生保險事故時,保險公司所賠付的最高金額。一般來說,保險金額的確定應該以財產的實際價值和人身的評估價值為依據。
購買財產保險時可以選擇足額投保,也可以選擇不足額投保,由于保險公司的賠償是按實際損失程度進行賠償的,所以一般不會出現超額投保或者重復投保。一般來說,投保人會選擇足額投保。
超額投保是指保險金額高于保險價值。
不足額投保:一旦發生損失,保險公司只會按照比例賠償損失。
在保險行業,對“人的價值”存在著一些常用的評估方法,如生命價值法、財務需求法、資產保存法等。
(4)明確保險期限
對于財產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等保險品種而言,一般多為中短期保險合同,如半年或者一年,但是在保險期滿之后可以選擇續保或者是停止投保。但是對于人壽保險而言,保險期限一般較長,比如15年甚至到被保險人死亡為止。在為客戶制訂保險規劃時,應該將長短期險種結合起來綜合考慮。
3.保險規劃的風險
保險規劃風險可能來自投保客戶所提供的資料不準確、不完全,或者是來自對保險產品的了解不夠充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未充分保險的風險
這種風險既可能體現在對財產的保險上,也可能出現在對人身的保險上。比如,對財產進行的保險是不足額保險,
(2)過分保險的風險
這種風險可能發生在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上。比如,對財產的超額保險或重復保險。
(3)不必要保險的風險
4.保險規劃案例(略)
(三)稅收規劃(合理避稅節稅)
稅收規劃是指在納稅行為發生前,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下,通過對納稅主體(法人或自然人)的經營活動或投資行為等涉稅事項作出事先安排,以達到少納稅和遞延納稅的一系列規劃活動。
在我國,個人所得稅是唯一的完全以自然人為納稅人的稅種。
1.稅收規劃的原則
稅法的基本原則:稅收法定原則、社會政策原則、稅收效率原則稅收規劃的基本原則
(1)合法性原則:最基本的原則。
(2)目的性原則:最根本原則。目的是節稅。
(3)規劃性原則:最特色原則。進行事先計劃、設計和安排,把稅負影響作為影響最終財務成果的因素來考慮。達到趨利避害。
(4)綜合性原則。不能只將稅負輕重作為納稅的唯一標準,綜合考慮各種稅種的稅負,進行整體規劃,綜合衡量,防止前輕后重,從而使客戶整體稅負降低。
2.稅收規劃的基本內容
稅收規劃由于其依據的原理不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主要可分為三類,即避稅規劃、節稅規劃和轉嫁規劃。
(1)避稅規劃,即為客戶制訂的理財計劃采用“非違法”的手段,獲取稅收利益的規劃。避稅規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非違法性,有規則性,前期規劃性和后期的低風險性,有利于促進稅法質量的提高及反避稅性。
(2)節稅規劃,即理財計劃采用合法手段,利用稅收優惠和稅收懲罰等傾斜調控政策,為客戶獲取稅收利益的規劃。節稅規劃的主要特點如下:合法性,有規則性,經營的調整性與后期無風險性,有利于促進稅收政策的統一和調控效率的提高及倡導性。
(3)轉嫁規劃,即理財計劃采用純經濟的手段,利用價格杠桿,將稅負轉給消費者或轉給供應商或自我消轉的規劃。轉嫁規劃的主要特點如下:純經濟行為,以價格為主要手段,不影響財政收入,促進企業改善管理、改進技術。
3.稅收規劃的主要步驟
(1)了解客戶的基本情況:婚姻狀況、子女以其他贍養人員、財務情況、投資意向、對風險的態度、納稅歷史情況、要求增加短期所得還是長期資本增值、投資要求。
(2)控制稅收規劃方案的執行
【例題】稅收規劃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可以分為( )。
A.避稅規劃B.逃稅規劃C.節稅規劃
D.轉嫁規劃E.漏稅規劃
『正確答案』ACD
4.稅收規劃案例
(四)人生事件規劃
1.教育規劃
教育規劃可以包括個人教育投資規劃和子女教育規劃兩種。對子女的教育又可以分為基礎教育、大學教育及大學后教育。
從業人員幫助客戶制訂教育投資規劃需要確定客戶教育投資規劃的基本數據,即該規劃所需的資金總額、投資規劃的時間、客戶可以承受的每月投資額、通貨膨脹率和基本利率等。
2.退休規劃
大概來說,退休規劃包括利用社會保障的計劃,購買商業性人壽保險公司的年金產品計劃以及企業與個人的退休金計劃等。
(1)客戶在退休規劃中的誤區
①計劃開始太遲。②對收人和費用的估計太樂觀。③投資過于保守。很多時候,客戶喜歡把自己的退休規劃僅僅當做儲蓄賬戶而不是一種投資工具,他們往往把幾乎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低風險、低收益率的資產中。
(2)退休規劃的步驟完整的退休規劃設計,包括:
ⅰ工作生涯設計——估算退休金的多少
ⅱ退休后生活設計——估算退休后的花費支出
ⅲ自籌退休金的儲蓄投資設計——差值部分。來源:運用過去的積蓄投資或者現在到退休前剩余工作生涯中的儲蓄積累
退休規劃的最大影響因素分別是通貨膨漲率、工資薪金收入成長率與投資報酬率
退休規劃步驟:
①客戶退休生活設計
②客戶退休后第一年費用需求分析
③客戶退休期間費用總需求分析
④確定退休后的年收入情況。主要由社會保障收入、雇主退休金、補貼、兒女孝敬、投資回報和其他收入組成。
3.遺產規劃
指當事人在其活著時通過選擇遺產規劃工具和制訂遺產計劃,將擁有的或控制的各種資產或負債進行安排,從而保證在自己去世時或喪失行為能力時盡可能實現個人為其家庭所確定目標的安排。
遺產規劃包括:①確定遺產繼承人和繼承份額;②為遺產所有者的供養人提供足夠的財務支持;③在與遺產所有者的其他目標保持一致的情況下,將遺產轉移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④確定遺產所有者的繼承人接受這些轉移資產的方式;⑤為遺產提供足夠的流動性資產以償還其債務;⑥最大限度地為所有者的繼承人(受益人)保存遺產;⑦確定遺產的清算人等。
遺產規劃工具主要包括遺囑、遺產委任書、遺產信托、人壽保險、贈與。
(五)投資規劃
1.投資規劃概述
理財師在制定投資規劃時首先需考慮的是某種投資工具是否適合客戶。要做到這一點,銀行從業人員就要熟悉各種投資工具的特性和投資基本理論。
(1)投資是指投資者運用資本購買實際資產或金融資產以實現資產增值或獲得一定收益的行為。包括實物投資和金融投資。實物投資一般包括對有形資產,例如土地、機器、廠房等的投資,有時也稱為直接投資;金融投資包括對各種金融合約,例如股票、固定收益證券、金融信托和基金產品、金融衍生品等的投資,有時也稱為間接投資。
(2)投資規劃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投資產品收益和風險結構的分析。
(3)廣義投資泛指個人的每個階段的財務安排。這里主要介紹證券投資,主要以保值增值增加個人資產為目標。
2.投資規劃的步驟
制訂投資規劃先要確定投資目標和可投資財富的數量,再根據對風險的偏好,確定采取穩健型還是激進型的策略。
(1)確定客戶的投資目標:圍繞理財目標制定
客戶的主要投資目標:
①出于一定目的的資本積累:應付突發事件、家庭大額消費和支出、子女教育和個人職業生涯教育、一般性投資組合以積累財富
②防范個人風險:過早死亡、喪失勞動能力、醫療護理費用、托管護理費用、財產與責任損失、失業
③提供退休后的收入
(2)讓客戶認識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風險越大、收益/損失越大。不同人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理財師一般情況下都是通過風險測試、客戶年齡及其資產狀況進行綜合判斷。
(3)根據客戶的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確定投資計劃
①根據客戶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來確定投資策略;
②根據投資策略和金融市場的客觀情況,擬定一套組合投資方法——投資計劃;
③投資計劃的注意要點:既要保障投資目標,又要注意風險的規避和分散。
(4)實施投資計劃。按照投資組合方案進行投資。
(5)監控投資計劃
①利用半年或一年的投資總結評估投資策略和方法;
②根據個人的情況變化、結合國家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改變、經濟環境的變遷、新的金融商品的出現等不斷修正投資計劃。
【例題】由于個人的環境、目標、態度和需求各不相同,所以每個人的目標可能有很大不同。下列不屬于投資目標的是( )。
A.出于某些目的的資本積累如應付突發事件
B.通過社會養老金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提供的退休收入
C.防范個人風險
D.退休后的收入不足以通過保險實現的部分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通過社會養老金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提供的退休收入不需要通過投資實現,因此也不是投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