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二:2002年綜合題第二題(15分)來源:www.examda.com
看題目第一自然段: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2000年至2001年對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乙公司)投資業務的有關資料如下:
很顯然,這是考核投資業務的會計處理,在會計實務一考試中,涉及投資業務時,你不要去考慮關聯方問題和合并報表問題,不要把問題復雜化。
接下來看要求:編制甲公司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長期股權投資和資本公積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要求十分簡單明了,考核目的進一步明確——長期股權投資。這里我們思想就要反饋出疑問:權益法還是成本法?
帶著這個疑問,看資料(1):2000年3月1日,甲公司以銀行存款2000萬元購入乙公司股份,另支付相關稅費10萬元。甲公司持有的股份占乙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的20%,對乙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決策具有重大影響,并準備長期持有該股份。甲公司股權投資差額按5年的期限平均攤銷。(看到這里,疑問消除,判斷出是權益法)
2000年3月1日,乙公司的股東權益總額為9150萬元,其中股本為5000萬元,資本公積為1800萬元,盈余公積為120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1150萬元(其中100萬元為2000年1至2月份實現的凈利潤)。
分析:該資料是對“取得投資時”的會計處理,按核算要求:取得投資,按初始投資成本入帳;同時,在成本大于占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時,確認股權投資差額。
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計算份額時,是以投資時點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總額為基數,此例中即為2000年3月1日乙公司的股東權益總額為9150萬元。
我們看答案:
3月1日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 2010
貸:銀行存款 2010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 18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 180
或: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 1830
--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 180
貸:銀行存款 2010
注意:這里答案有兩種寫法,考試時提倡用第一種,因為給分是分步給分,答對一個分錄給一個分錄的分。如果用第二種,答錯就一分沒有了。
看資料(2):2000年5月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1999年度的現金股利100萬元。
分析:在權益法下,取得屬于投資前被投資單位分派的現金股利時,作為成本的沖回還是作為投資后損益的調整,教材中沒有說明清楚,準則中也沒說清楚,所以就產生了處理意見的分歧,怎么辦?我們看答案:
2000年5月1日
借:應收股利 2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
(或:損益調整) 20
處理結果是兩種處理方法均可!
資料(3):2000年6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1999年度現金股利。
分析:這個業務太簡單了。答案:
2000年6月10日
借:銀行存款 20
貸:應收股利 20
資料(4):2000年11月1日,乙公司接受丙企業捐贈的一項新的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乙公司未從捐贈方取得有關該固定資產價值的原始憑據,該固定資產當時在市場上的售價為200萬元(含增值稅額)。乙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
分析:這是對“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的處理”的考核。這里的關鍵在于入帳金額的確定:200萬*(1-33%)*20%=26。8
答案:
2000年11月1日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準備) 26.8
貸: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