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
情緒是一種高級復雜的心理活動,它是人對事物的態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人總是與周圍世界的事物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系,這些聯系一旦建立,人們就會依據客觀事物對自己的價值,對事物抱有不同的態度,這些態度的體驗就是情緒。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存在七種基本的情緒分類,他們分別是高興、驚奇、生氣、厭惡、害怕、悲傷以及輕蔑。
情緒和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把情緒和情感一起稱呼,但在心理學家看來它們并不相同,這些區別表現在:①情緒是與有機體的生理需要能否被滿足相聯系的體驗,情感則是與人的社會需要相聯系的復雜而高級的體驗;②從產生順序來看,情緒反應在先,情感體驗發生在后;③從引起原因上講,情緒往往由事物的表面現象引起,帶有沖動性和爆發性,并伴有生理變化,而情感則與人對事物的深刻體驗和認識聯系在一起。
盡管二者有這樣那樣的區別,但二者仍然屬于同一性質的心理活動,有著緊密的聯系。首先,情緒是情感的外在表現,離開具體的情緒表現,人的情感就無從表達;其次,情緒的變化受情感的制約,在特定的時候,那些與生理需要相聯系的情緒,因為受情感的社會內容的影響而改變它的原始形式。
情緒的兩極性
情緒的兩極性是指人的每一種情緒都可以找到與它對立的一極,如愛與憎、喜與悲等對立的情緒。這種兩極性如果從情緒對人的意義來劃分的話,我們可以把情緒分為積極的、增力的、肯定的情緒和消極的、減力的、否定的情緒。當外部事物與人的愿望一致時,人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它對人的活動有促進作用,能夠起到增力的作用,如愉快、愛慕、振奮等情緒使人容光煥發,充滿活力,大大提高人的活動效率。相反,如果外部事物與人的愿望不一致,人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如消沉、絕望、厭惡等情緒使人精神不振,心灰意冷,對人所從事的活動起減力作用。
情緒的兩極性還可以從快感度、緊張度、激動度和強度來區分。根據快感度,情緒被分為愉快和不愉快,當美好的事情出現時,人會覺得愉快,而當令人厭惡的事情出現時,人會體驗到不愉快。根據緊張度我們把情緒分為輕松和緊張,一諏情況下,當沒有壓力出現的時候,人們會覺得輕松,而當重大事件出現的時候,人們常常會伴隨著極度緊張。根據激動度我們可以把情緒分為平靜和激動,在大多數情況下,人處于平靜的狀態,我們的很多活動都是在平靜的情況下進行的,當有重要意義的事情發生時,人容易激動。根據強度我們可以把憤怒分為一般憤怒和大怒、暴怒等,隨著強度的增加,情緒對自我的支配作用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