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波特提出最具影響力的戰略分析模型——五力模型,用以確定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和行業可達到的最終資本回報率。這五力分別是:(1)行業新進入者的威脅;(2)供應商的議價能力;(3)購買商的議價能力;(4)替代產品的威脅;(5)同業競爭者的競爭強度。波特認為,這五種競爭驅動力決定了企業的最終盈利能力。
一、行業新進入者的威脅
五力內容 |
闡釋 |
新進入者的威脅 |
新進入者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獲取利潤,對現有的競爭者構成威脅,削弱現有企業產生理想財務回報率的能力,分割市場份額,激化競爭。 新進入者威脅力度和數量很大程度取決各種進入壁壘的高度,決定進入壁壘高度的因素有:(1)規模經濟;(2)客戶忠誠度;(3)資本金投入;(4)轉換成本;(5)對銷售渠道使用權;(6)政府政策;(7)現有產品與規模經濟無關的成本優勢。 |
提高供應商在行業中議價能力,從而降低公司在行業中盈利性的因素有:
1.沒有替代產品,沒有其他供應商;
2.該產品或服務獨一無二,且轉換成本很高;
3.供應商所處行業由少數幾家公司主導并面向大多數客戶銷售;
4.供應商的產品對客戶的生產業務很重要;
5.企業采購量占供應商產量的比例很低;
6.供應商能直接銷售產品并與企業搶占市場。
三、購買商的議價能力
提高購買商議價能力的因素有:
1.購買方從賣方購買的產品占賣方銷售量很大比例;
2.購買商購買的產品對其經營不很重要,且該產品缺少唯一性;
3.轉換其他供應商購買的成本比較低;
4.購買商購買的產品或服務占其成本的比例較高;
5.購買商購買的產品或服務容易被替代;
6.購買商的采購人員有高超的談判技巧;
7.購買商有能力自行制造或提供供應商的產品或服務。
四、替代產品的威脅
替代產品指可由其他產業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具有的功能大致與現有產品或服務功能相似,可滿足消費者同樣需求。
替代產品通過以下方面來影響一個行業的盈利性:
1.設置價格上限;
2.改變需求量;
3.迫使企業投入更多資金并提高服務質量。
五、同業競爭者的競爭強度
競爭強度取決以下因素:
1.競爭者數量,市場中競爭越多,競爭強度會越高;
2.行業增長率,行業增長緩慢,新進入者從其他競爭者那里爭取市場份額,現有企業之間爭奪既有市場份額,競爭會變激烈;
3.行業固定成本,行業固定成本越高,企業尋求降低單位產品固定成本或增加產量,導致在價格上相互競爭;
4.產品轉換成本,產品缺乏差異性或具標準化,購買商輕易轉換供應商,供應商間相互競爭;
5.不確定性,一個企業不確定同行業另一企業如何經營,可能制定更具競爭力的戰略;
6.戰略重要性,企業最重要的戰略目標是獲得成功,則會采取具有競爭力的行為達成目標;
7.退出壁壘,使現有供應商難以退出某行業的障礙會令同業的競爭激烈化。
課程輔導:2013年注會HD高清課件全新上線 業內頂級講師聚首助你輕松拿證
考試大綱:2013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大綱專題 新舊大綱變化對比 新舊教材變化對比
熱點關注:1997-2011年注冊會計師考試(CPA)真題及答案 綜合輔導匯總
復習資料:經濟法講義 財務成本管理章節公式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會計章節知識點 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