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研究表明,間歇或不定期強化與完全強化相比對抵抗消退的作用( ).
A.要差
B.相當
C.要強
D.難以確定
21.在經濟衰退時期,一些失業工人對于某一可行的工資率水平下找到工作變得非常悲觀,因而停止尋找工作,從而臨時退出勞動力隊伍,這稱為( ).
A.收入效應
B.替代效應
C.附加工人效應
D.灰心喪氣的工人效應
22.下列招聘來源不屬于外部來源的是( ).
A.競爭對手或其他公司
B.下崗人員
C.員工自薦
D.學院與大學
23.生育保險基金提取的比例,最高限額不得超過職工工資總額的( ).
A.1%
B.2%
C.4%
D.8%
24.( )是指勞動力供給的數量隨著工資率變動而發生變動的靈敏程度.
A.勞動力需求彈性
B.勞動力供給彈性
C.收入彈性
D.交叉彈性
25.我車第一部《失業保險條例》頒布于( ).
A.1990年1月
B.1992年1月
C.1995年1月
D.1999年1月
26.以下哪一效應不屬于社會知覺常見的效應( ).
A.暈輪效應
B.投射作用
C.第一印象
D.極化傾向
27.組織勞動力的多樣性是指( ).
A.勞動力的社會同質性
B.勞動力的社會化的區分度
C.組織內員工在社會特征上存在較為廣泛的異質性
D.勞動偏好的多樣性
28.組織結構設計的參數包括特征因素和( ).
A.物質因素
B.人員因素
C.制度因素
D.權變因素
29.路徑一目標理論是由羅伯特-豪斯提出的,該理論采用了俄亥俄模型的工作取向和( ).
A.工作結構
B.上下級關系
C.職權關系
D.關系取向
30.非正式群體關注的是( ).
A.權力
B.責任
C.人及其關系
D.個人利益
31.勞動合同是雙方當事人在( )的基礎上達成的協議.
A.平等互利雙方自愿
B.平等互利自愿合作
C.自愿合作協商一致
D.平等自愿協商一致
32.勞動者由于錯誤地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暫時停止履行勞動合同期間勞動者的損失,可由其依據( )要求有關部門賠償.
A.勞動法
B.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C.民法
D.國家賠償法
33.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當事人簽字(蓋章)的勞動合同書一般為( ).
A.一式四份
B.一式三份
C.一式兩份
D.一式五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