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
A.B兩個施工單位于2016年中標承建了東北某機場的新建跑道工程。施工內容為: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與上基層、水泥混凝土面層。面層設計厚度為40cm。
A施工單位項目部在進場后及時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經項目經理簽字批準,并加蓋項目部章后報監理機構審批。接到報審后,監理機構認為A施工單位報批程序不符合要求,且施工進度計劃(見表2)也不合理,予以退回。同時,監理機構要求A、B兩個施工單位注意標段分界處施工的事先協調溝通,以避免標段分界處易發生的問題。
進場后,監理機構與施工單位共同對混凝土面層所用水泥進行了調研。
在工程竣工驗收時,采用鉆孔取芯法對兩施工單位水泥混凝土面層厚度進行了實測。其中B施工單位實測結果見表3。
【問題】
1.A施工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報審程序是否正確?說明理由。
2.指出表2中哪項工作的進度計劃安排有錯誤?說明理由。
3.為保證工程質量,相鄰標段分界處施工前應事先協調明確哪些方面的問題?分別說明協調的目的。
4.用于本機場水泥混凝土面層的水泥應具備哪些特性?
5.依據表3檢測結果,寫出水泥混凝土面層厚度合格率,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參考解析:1.A施工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報審程序不正確。
理由:施工單位項目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后,首先應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審定、簽字批準,加蓋施工單位公章后,才能向監理機構報審。
2.表2中工作的進度計劃安排有錯誤的項目:上基層開工時間錯誤。
理由:A施工單位計劃在底基層施工3d即開始上基層的施工不符合規范要求。按照民航現行規范要求,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需養護7d,并按規范要求檢測合格及7d抗壓強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開始上基層的施工。
3.為保證工程質量,相鄰標段分界處施工前應事先協調明確的問題及目的:
(1)A、B兩個施工單位應相互復測、核對高程與坐標。協調目的:確保跑道道面高程和跑道中心線的精度符合要求。
(2)兩個施工單位應協調好標段分界處作業展開的先后順序,使底基層與上基層的施工縫錯開。協調目的:避免底基層與上基層的施工縫設于同一斷面,消除因應力集中而對面層混凝土產生的反射裂縫。
(3)協調確定道面混凝土澆筑“獨立倉”與“填倉”的位置。協調目的:保證跑道縱向道面混凝土企口保持一致。
(4)根據混凝土施工先后展開的情況,在標段分界處混凝土先筑板與相鄰板至少錯開一塊板的位置。協調目的:避免混凝土橫向施工縫處于同一斷面而導致道面混凝土產生應力集中。
4.本機場水泥混凝土面層的水泥還需具備的特性:(1)抗凍性好;(2)耐磨性強;(3)收縮性小;(4)含堿量低。
5.依據表3檢測結果,水泥混凝土面層厚度合格率為100%。
理由:現行《民用機場水泥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規范》MH 5006—2015規定,水泥混凝土面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值為-5mm。所以,抽檢的10個水泥混凝土面層厚度值均符合現行規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