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程序及方法
參照有關技術規范并結合施工實踐,二灰碎石的施工工藝一般包括:清底測量放線、準備下承層、材料回填、拌合、整形、碾壓成活、檢驗、養生等步驟。
1.1 清底測量放線
即對底基層進行質量檢查,清除表面浮土及其它雜物,放出路中線、路邊線和施工標高控制樁。
(1)恢復線路中心控制點(中線)。
(2)測設中心樁,按每20~25m整樁號的暗樁和曲線起止點等控制路基中心的各點測設,暗樁面用紅漆寫明里程樁號。
(3)測量出各樁左、中、右三點的高程,做好記錄,計算出各樁號左右兩側的路基填筑高度。
(4)按路基設計頂標面寬度加余寬30~50cm(以保證路面設計寬度和壓路機械的碾壓質量而增加的寬度),放邊線點,再用白灰沿邊線撒形成兩條白色的邊線作為填土范圍的明顯標記。
(5)分層計算路基的設計寬度。以備在施工中根據施工進度隨時放出填土邊線,滿足施工需要。
1.2 準備下承層
二灰碎石施工前,應對路槽進行嚴格驗收,驗收內容除包括壓實度、彎沉、寬度、標高、橫坡度、平整度等項目外,還必須進行碾壓檢驗,即在各項指標都合格的路槽上,用18~21t壓路機連續碾壓2遍,碾壓過程中,若發現土過干、表層松散,應適當灑水繼續碾壓;如土過濕、發生翻漿、軟彈現象,應采用挖開晾曬、換土、外摻劑等措施處理。路基必須達到表面平整、堅實,沒有松散和軟弱點,邊沿順直,路肩平整、整齊。
1.3 材料回填
1.3.1 布土
(1)合理的土方調配和運土路線是非常重要的。應根據取土場位置及地形確定經濟、合理的運土路線。布土時應根據所需土料的松散系數和基層厚度來確定土的壓實厚度(規范規定或經監理工程師同意的厚度)計算卸車數量,例如基層壓實厚度15cm時,要注意車輛裝土容積和攤鋪范圍(其基層15cm =土料+碎石+石灰+碾壓系數+整平系數,水泥可忽略不記)。自卸汽車從取土場把土運到鋪筑現場,從一端開始,前后成行等距離布土。只要把布土的位置和密度掌握好,可提高攤鋪速度。
(2)按規定厚度進行攤鋪。一般情況如果用推土機進行攤鋪虛鋪系數一般1.2~1.3,若用平地機進行攤鋪虛鋪系數一般為1.1~1.2.由于土質不同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虛鋪系數。當一段落(50米以上)由推土機攤平并經復測符合要求時就可用平地機進行整平工作。平地機整平方法是由路左右兩側開始向道路中心推進,如此往返三次,一般就可以達到平整度的要求。在平整時注意路基的縱坡和橫坡,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時,橫坡應該適當加大以利路基排水,一般情況路基橫坡要求2%,為利于排水可加大到3%~4%.
(3)基層碾壓。對基層備好土料進行碾壓,使它能承受運料機械重力即可。
1.3.2碎石
根據測定碎石的松鋪系數,在經過監理驗收合格的已經整平穩壓的土料上攤鋪上碎石(碎石標準按設計要求定),攤鋪寬度按拌和寬度定,攤鋪厚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攤鋪均勻。攤鋪碎石時要注意:
(1)以上路基橫坡以加大到3%-4%,應注意橫坡比的變化。
(2)攤鋪碎石時應不要超出拌和邊線,如超寬,材料會外移或超拌,就直接影響路面抗壓強度。
(3)運輸碎石應用小型自卸車,尤其是上基層時,因小型自卸車的自身重量輕,能減小碾壓合格的基礎或基層可能產生變形的系數。
1.3.3 備灰
(1)在經過監理驗收合格的已經整平碎石上打出攤灰邊線和灰條寬度線。
(2)石灰使用前必須過篩(篩孔3~5㎝),以剔除未消解石塊。
(3)石灰運到現場后立即按計算數量(路拌法施工時計算石灰數量應考慮1%的損耗)碼成三角形灰條。制作灰條卡尺,施工員隨時控制備灰數量。
(4)灰條碼成后由施工人員自檢合格后,填報資料向監理報驗。
(5)經監理驗收合格的石灰必須盡快(24小時內)采用扣掀攤灰方式將石灰均勻地攤鋪在碎石層上,攤鋪完成后施工人員和監理按照計算的石灰虛鋪厚度進行檢測,發現不均勻處及時處理。
(6)攤灰現場不允許出現石灰中的石塊和未消解的石灰。
1.3.4 布水泥
在拌和好的材料上(碎石、石灰、土)用石灰或水泥打出網格(網格以設計配比水泥用量整袋數一格),網格尺寸以左、中、右為標準,及左右為設計基層寬度+超寬,中是路基中心。布水泥是一般采用人工裝、卸、布水泥的方法,把運輸到位的袋裝水泥用人工均勻的卸到以打好的網格內,用鐮刀割開水泥袋,用人工布水泥時,應均勻的把網格中的袋裝水泥布開,布完水泥后應使刮板刮勻以便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