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上行及混合式移動模架施工程序為( )。
A、現場拼裝移動模架→橋位預壓→安裝內模→綁扎頂板鋼筋→安裝箱梁支座→調整模板、設置上拱度→綁扎底、腹板鋼筋,安裝縱向預應力管道、布設預應力束→澆筑梁體混凝土→養護→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松開內模,進行初張拉→移動模架整體落架、脫底側?!后w混凝土強度、彈性模量及齡期均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終張拉→孔道壓漿、封端→移動模架過孔,進入下一個制粱循環
B、現場拼裝移動模架→橋位預壓→安裝箱梁支座→調整模板、設置上拱度→綁扎底、腹板鋼筋,安裝縱向預應力管道、布設預應力束→安裝內?!壴敯邃摻睢鷿仓后w混凝土→養護→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松開內模,進行初張拉→移動模架整體落架、脫底側模→粱體混凝土強度、彈性模量及齡期均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終張拉+孔道壓漿、封端→移動模架過孔,進入下一個制粱循環
C、現場拼裝移動模架→橋位預壓→安裝內?!壴敯邃摻睢惭b箱梁支座→調整模板、設置上拱度→綁扎底、腹板鋼筋,安裝縱向預應力管道、布設預應力束+澆筑梁體混凝土→養護→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松開內模,進行初張拉→移動模架整體落架、脫底側?!苿幽<苓^孔,進入下一個制梁循環→粱體混凝土強度、彈性模量及齡期均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終張拉→孔道壓漿、封端
D、現場拼裝移動模架→橋位預壓→安裝箱梁支座+調整模板、設置上拱度→綁扎底、腹板鋼筋,安裝縱向預應力管道、布設預應力束→安裝內?!壴敯邃摻睢鷿仓惑w混凝土→養護+梁體混凝土強度、彈性模量及齡期均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終張拉→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松開內模,進行初張拉→移動模架整體落架、脫底側模+移動模架過孔,進入下一個制梁循環→孔道壓漿、封端
32、路基地基處理方案中根據路基地基的承載力不同選用不同的處理方案,對于軟土地基一般采用( )。
A、排水疏干、清基換填、拋填片石的施工方案
B、降水、抽水、清表的處理方案
C、粉噴樁、旋噴樁、排水芯帶、砂帶樁、砂樁、碎石樁等加固施工方案
D、排水沉降固結、堆載預壓的施工方案
33、采用墩旁托架進行懸臂拼裝施工,墩旁托架除承受由鋼梁作用的垂直力乘以超載系數1.3外,并考慮由鋼梁傳來的( )。
A、縱向風力
B、橫向風力
C、施工荷載
D、移動荷載
34、管樁下沉允許偏差為:在岸灘上用導向結構下沉的管樁群頂面中心,( )。
A、順橋方向的允許偏差為15cm,橫橋方向的允許偏差為15cm
B、順橋方向的允許偏差為15cm,橫橋方向的允許偏差為25cm
C、順橋方向的允許偏差為25cm,橫橋方向的允許偏差為15cm
D、順橋方向的允許偏差為25cm,橫橋方向的允許偏差為25cm
35、混凝土離析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混凝土的( )。
A、混凝土單方用水量
B、粗骨料及細骨料的級配
C、水泥品種及外加劑的種類
D、混凝土含砂率(灰砂比)
36、骨架宜采用混凝土預制塊拼裝;當采用( )時,應在路堤填土沉降已趨穩定后施工。
A、混凝土預制塊
B、鋼骨架
C、漿砌片石骨架
D、木骨架
37、橋涵缺口填筑前應選擇試驗段做攤鋪壓實工藝性試驗,確定主要工藝參數,并報( )確認。
A、監理單位
B、建設單位
C、施工單位
D、實驗室
38、鐵路建設項目新線施工中的正、站線線路在驗交開通前要經過機車多次軋道,對軋道次數的要求是( )。
A、正線軋道50次、站線軋道40次
B、正線軋道50次、站線軋道30次
C、正線軋道60次、站線軋道40次
D、正線軋道60次、站線軋道30次
39、鑒于不同的工程對象有不同的精度要求,所以,儀器、標準應選用得當,精度標準不能低于( ),但也不宜過嚴。
A、企業要求
B、項目要求
C、規范要求
D、施工要求
40、根據規定,對工程質量負總責的單位應該是( )。
A、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
B、建設單位
C、勘察設計單位
D、施工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