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級建造師《市政實務》考試中,數字型考點是歷年真題的高頻考點,考核題型包括選擇題及案例題。這部分知識點涉及面較廣,容易混淆。因此,233網校對該部分重要數字型考點內容進行歸納、匯編形成專題系列,幫助大家學習和記憶!推薦收藏起來,多看多記!
城軌交通篇
以下是城市軌道交通工程26個重要數字考點匯總,具體內容如下:
1、地鐵車站的設備與管理用房區域安全出口的數量不應少于兩個,其中有人值守的防火分區應有1個安全出口直通地面,安全出口應分散設置,當同方向設置時,兩個安全出口通道口部之間凈距不應小于10m。
2、淺埋暗挖法施工步驟是:先將小導管打入地層,然后注入水泥或化學漿液,使地層加固,再進行短進尺開挖(一般每個循環在0.5~1.0m左右),施做初期支護,隨后施做防水層,最后完成二次襯砌。
3、在地質條件較差和拱部孤度較平緩時,10~12m斷面仍宜采用CD法。
4、按常規荷載設計的地鐵車站站臺區的柱距一般取6~8m。
5、雙拱塔柱式車站,兩個主隧道的凈距,一般不小于1倍主隧道的開挖寬度。
6、目前,國內城市地鐵盾構法隧道的管片常見厚度為300mm和350mm。
7、兩條單線區間隧道應設聯絡通道,相鄰兩個聯絡通道之間的距離不應大于600m,聯絡通道長度一般為5~9m。
8、一般要求抗突涌安全系數大于或等于1.05,否則要布置降壓井降壓承壓水水頭。
9、輕型井點布置,當基坑(槽)寬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過6m時,可采用單排井點,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側;當基坑(槽)寬度大于6m或土質不良,滲透系數較大時,宜采用雙排井點,布置在基坑(槽)的兩側;當基坑面積較大時宜采用環形井點。
10、輕型井點宜采用金屬管,井管距坑壁不應小于1.0~1.5m。
11、板樁的長度有限,其適用的開挖深度也受限制,一般最大開挖深度在7~8m。
12、攪拌樁28d齡期無側限抗壓強度不應小于設計要求且不宜小于0.5MPa,水泥宜釆用強度等級不低于P·O4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
13、水泥土擋墻的28d無側限抗壓強度不宜小于0.8MPa。
14、地下連續墻的一字形槽段長度宜取4~6m。
15、泥漿液面始終保持在導墻面以下20cm,并高出地下水位1m,以穩定槽壁。
16、分級放坡時宜設置分級過渡平臺,分級過渡平臺的寬度應根據土(巖)質條件、放坡高度及施工場地條件確定,對于巖石邊坡不宜小于0. 5m,對于土質邊坡不宜小于1.0m。
17、注漿加固土的強度具有較大的離散性,注漿檢驗應在加固后28d進行。
18、隧道應有足夠的埋深,覆土深度不宜小于1D(洞徑)。
19、環形開挖進尺為0.5~1.0m,不宜過長。臺階長度一般以控制在1D內(D一般指隧道跨度)為宜。
20、豎井應設置安全護欄,護欄高度不應小于1.2m。
21、超前小導管應選用直徑為40~50mm的鋼管或水煤氣管,長度應大于循環進尺的2倍,宜為3~5m,前后兩排小導管的水平支撐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
22、管棚宜選用加厚的φ80-φ180mm焊接鋼管或無縫鋼管制作,鋼管間距應根據支護要求予以確定,宜為300~500mm,雙向相鄰管棚的搭接長度不小于3m。
23、鉆孔直徑應比設計管棚直徑大30~40mm。
24、噴射混凝土,使用前應做凝結時間試驗,要求初凝時間不應大于5min,終凝時間不應大于10min。
25、噴射混凝土的養護應在終凝2h后進行,養護時間應不小于14d;當環境潮濕有水時,可根據情況調整養護時間。
26、隧道初期支護封閉后,應及時進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漿。注漿作業點與掘進工作面宜保持在5~10m的距離。注漿管應與格柵拱架主筋焊接或綁扎牢固,管端外露不應小于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