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病害分析
國道廈成線的永溪橋、筆架山橋,省道福三線的小片橋均為重力式U型橋臺,橋臺高度為13~18m,其中小片橋為石拱橋,其余為T型梁橋。由于橋臺基礎設置在全風化至強風化的地基上,造成橋臺不均勻沉降,施工時橋臺填料壓實度不足造成路基力狀態發生變化,側墻產生豎向裂縫,側墻外傾達6~12cm,且變形呈發展趨勢。
3.2加固措施
針對橋臺的變形,我們采取橋臺體外加固,體內補強的技術措施。
(1)利用預應力錨索鋼筋砼框架(見圖2)控制橋臺的變形:橋臺側墻采用預應錨索對錨,前墻采用地錨(拱橋的前墻不設地錨),對錨錨索孔成水平方向,地錨錨索傾角20°,錨索孔間距為3×3M,成孔直徑110mm,錨索為4Ф15.24高強低松馳鋼絞線,外套Ф110金屬波紋管,單孔設計拉力為450kN,鎖定荷載為360kN。錨索的自由端采取涂油、注水泥砂漿的方法進行防腐,采用OVMl5錨具。在鋼絞線穿過錨孔之后,根據錨孔位置澆筑C25鋼筋砼框架,最后再張拉錨固。
(2)橋臺填料的加固:橋臺填料由于不密實,存在較大的空隙,橋臺施工時也存在一定的孔隙,在加固橋臺時,利用地錨或對錨的錨孔,采用高壓壓注漿的方法提高臺身和填料的強度。注漿材料為水灰比0.38~0.45、強度不低于20MPa的l:l水泥砂漿,漿的壓力為0.4~0.6MPa。同時根據橋臺地基的實際情況,采取垂直或傾斜高壓注漿,以提高地基的承載力。
3.3 施工注意事項
鉆孔應自下而上、先側墻后前墻依次進行,當臺后的回填物松散時,用套管跟進的方法以防止塌孔;成孔后即行安放鋼絞線并進行壓漿,當壓漿的壓力達到設定值時應暫停,待20min后再行二次壓漿;對錨壓漿時錨孔的一頭封堵,封堵壓力大于1.4MPa,再將壓漿管的出口置于封堵一頭,使漿液從封堵的一頭反壓向開口處,地錨則直接采用反壓法,以保證水泥砂漿充分填補空隙;鋼筋砼框架的強度要達到100%才能張拉錨索;施加預應力時要隨時監測墻體的變形情況,以指導張拉,確保橋臺不產生新的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