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珠高速公路全長339公里,自2001年通車以來,養護工程管理經歷了由管理處下設的養護中心全面負責到工程養護科負責宏觀管理、養護管理站負責現場管理的過程。從目前運作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工程質量、現場管理、合同管理還是計劃管理均有了較大提高。這一方面是由于管理處領導對養護工作的高度重視,加大了對養護工程的投入,另一方面是由于從事養護工程管理的單位和部門加大了養護管理的力度帶來的。但同時,養護工程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 養護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業主存在的問題
湖北京珠高速公路養護工程管理的基本架構是管理處下設工程養護科,負責養護工程的全面管理,現場由兩個養護管理站負責,對應設置兩個高監辦。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發現,管理處作為業主,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管理制度還不完善。管理處將原有養護中心撤銷設立養護管理站后,原養護中心的職能分別由工程養護科和養護管理站負責,但沒有及時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二是養護管理人員偏少,沒有形成老中青梯隊結構。管理處從事養護管理工作的技術人員大約30人,年齡偏于年輕,實際經驗還不足。
1.2監理單位存在的問題
2005年,管理處試點在路面中修養護工程中引進監理單位,該舉措對養護工程質量起到了很大作用。2006年,在路面中修和專項養護工程中,通過招標正式引進監理單位。2007年,監理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所有養護工程項目中。客觀地講,監理單位的進入,對工程質量的提高,施工單位履約意識的增強,均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是,監理單位在日常工作中,還存在明顯不足。
一是投入的技術力量不足。我國目前實行監理工程師持證上崗制度,沒有監理工程師和專業監理工程師證的,至少要有上崗培訓證。但由于目前全省乃至全國公路建設正處于突飛猛進階段,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嚴重不足,監理單位還有部分監理人員沒有真正做到持證上崗,有的旁站監理沒有相應的工作經歷,不能發現和糾正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另外,養護工程由于涉及路基、路面、橋梁、交安、綠化等專業,面相對較廣,對監理工程師的專業知識結構要求較高,目前監理單位還缺乏知識全面的監理工程師。
二是管理力度不強。監理單位和監理人員應該按照“嚴格監理、熱情服務、秉公辦事、一絲不茍”的原則開展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個別監理單位和監理人員在發現問題后不能嚴格按照合同進行處理,施工單位能改的就改,不能改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得過且過。
三是人員流動太頻繁。我國目前很多監理單位的工作人員實行外聘,由于各用人單位對聘請的監理工程師待遇不一等諸多原因,造成了監理人員頻繁流動,監理工作不連續,客觀上給監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影響。
1.3施工單位存在的問題
第一個五年養護工程中,施工單位共有三個,其中除橋梁養護單位外,另兩個養護單位是由路基路面單位、交安單位和綠化單位組成的聯合體。2006年,管理處為了便于管理,將原有聯合體打破,將聯合體中的單位拆分出來,重新和管理處簽訂養護工程合同。這樣一來,施工單位就從原來的三個變成了七個。這種按專業劃分養護單位的方式在客觀上起到了各單位反應迅速,管理處調度容易的作用。但是,由于單位較多,實力也不同,還存在著各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是履約不夠,主要表現在三點上,第一是人力投入不夠。施工單位投入到養護工程上的技術力量相比投入到建設項目上的技術力量要弱很多,許多技術崗位缺乏必要的技術人員或者該崗位上的技術人員不足以勝任崗位工作。第二是資金投入不夠。特別是近年來一些養護材料如瀝青、油料、鋼材等價格上漲較多,施工單位對此沒有足夠的準備,工程啟動前都依賴于管理處提前支付材料預付款,自有周轉資金明顯不足,個別情況下甚至出現了因材料供應不及時而停工待料的情況。第三是機械設備、試驗檢測儀器投入不夠,不能滿足快速養護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施工單位之間相互協作不夠。高速公路養護的目的就是要向使用者提供一條路況好、形象美、行駛暢通的公路,如果封道時間過長或者反復封道,會帶來不良社會反映。而目前,施工單位之間的橫向聯系還不夠,同一路段的施工存在著重復封道的現象。
第三方面是施工單位對科研投入和人才的培養不夠。憑經驗施工是絕大部分施工單位的做法,但隨著社會要求的提高,各種新型材料,各類設備的更新速度較快,新的材料、工藝層出不窮,光憑經驗顯然是不夠的。施工單位普遍缺乏在這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