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商品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通脹性,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儲藏性和與經濟活動的相關性。
是否具有較好的儲藏性是決定一種商品是否具有良好抗通脹性的主要因素。如果一種商品具有較好的儲藏性,在通脹的時候對其儲藏需求就會增加,從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通脹性。一些儲藏性較好的商品,如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鋅、銅、鋁等工業金屬和原油、天然氣等能源品種,它們的價格與通貨膨脹的變動是正相關的。即這些商品的價格能夠跟隨物價水平的上漲(下降)而上漲(下降)。而不具良好儲藏性的商品卻與此正好相反。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就屬于此類,從中長期來看,它們的價格與通貨膨脹是負相關的。
另外一個影響商品抗通脹性的因素是這種商品的需求是否與經濟活動正相關。在由于經濟增長強勁導致的物價上漲中,那些隨著經濟的繁榮而需求不斷增加的商品具有更好的抗通脹性,金屬、能源等商品可以歸為此類。而那些需求比較穩定,與經濟周期相關性不大的商品,如小麥、玉米等農產品的需求由于不能有效地跟隨經濟的繁榮而擴張,其抵抗通脹的效果較差。
總的來看,能源、工業金屬和貴金屬具有良好的抗通脹性,而農產品不具有良好的抗通脹性。根據對美國的相關研究,1990年至2001年間,能源價格與非預期通貨膨脹的相關系數為0.34,工業金屬為0.30,貴金屬為0.34,而農產品卻為-0.34。
在我國當前“高增長、高通脹”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商品較股票、債券等傳統投資品種有其特有的優勢。經濟的高速增長必將進一步帶動對大宗商品的需求;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也必將使得大宗商品“水漲船高”,使得其在通脹中較股票、債券有更好的表現。就目前我國的通脹壓力來看,需求引致的通脹壓力使得能源、貴金屬和工業金屬有較大的投資機會;而對于農產品,雖然其在中長期不具有抗通脹性,但在我國當前成本引致的通脹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其在短期有較大的投資機會。
編輯推薦:好資料快收藏,考試大期貨從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