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招聘桌圍得水泄不通的都是有職業資格證的法律專業學生
不幸的是,法律類專業招生時的火爆預示著就業的慘淡。2005年我研究生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才猛然發現這塊磚不但沒有敲開“前途”的大門,反而讓我撞得頭破血流。甚至可以說,拿著它找工作,竟然沒有什么優勢。通過考試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榮幸地成為了少數人;可找工作的時候,你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絕大多數人中的一員:把招聘桌圍得水泄不通的,竟然都是有職業資格證的法律類專業學生!
雖然中國持有司法考試職業資格證書的人算得上稀缺資源,但公檢法系統每年的新增崗位更稀缺,要想爭得一席之地談何容易。去大公司、銀行當法律顧問當然好,可和那些“海龜”比起來,我們又缺乏“國際化、復合型”的競爭力。
去當律師吧,收入高,社會地位也高,看《律政佳人》里那些女律師一個個衣著亮麗,開著名車,在法庭上辯論起來更是風采熠熠。很多人都會這么說。其實,法律圈外的人并不知道,律師這個職業并不像電視劇描寫的那么光鮮。
一般來說,過了司考,還需要找家律所實習一年,美其名曰“律師助理”,其實就是打雜的。一年之后,你可以申請執業資格,但作為新人,案源又成了大問題,沒有案源如何生存?所以,當律師,其實是大家最不感冒的。
通過了司法考試之后,我也曾拿著職業資格證的小本本找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實習。如果說當初對律師要面臨的艱辛只是原則性認識的話,那我實習期間見到的,卻是一次次的實戰演練。連“最不濟”去做律師的念頭,也在觀戰中徹底消亡了。
至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跟著一個女律師去開庭。她大不了我幾歲,但已經做了3年律師,嘴上功夫十分了得,所里跟別人打嘴仗的事統統是她管,還從沒吃過敗戰。
然而,在法庭上,她的風采全然不見。主審法官隨意打斷她的話,“行了,別說了。”或者直接聲色俱厲地呵斥她,“誰問你這個了?聽得懂我說話嗎?”庭審還沒結束,我就開始頭疼,時而出現的尖利語調讓我的心臟非常不舒服,跳動速度明顯加快,有時竟會一氣兒沖向嗓子眼。再看看所里的那位女律師,她竟然平靜如常,沒有絲毫的焦灼和不耐煩,一點都不像平時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