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給機場打電話謊稱“3架飛機上有炸彈”,機場立即緊急疏散乘客,對飛機進行地毯式安檢,3小時后才恢復正常航班秩序。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2013】
A、為維護社會穩定,無論甲的行為是否嚴重擾亂社會秩序,都應追究甲的刑事責任
B、為防范危害航空安全行為的發生,保護人民群眾,應以危害公共安全相關犯罪判處甲死刑
C、從事實和法律出發,甲的行為符合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構成,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D、對于散布虛假信息,危及航空安全,造成國內國際重大影響的案件,可突破司法程序規定,以高效辦案取信社會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2、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罪刑法定原則的關系有以下觀點:
①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具備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②罪刑法定既約束司法者,也約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要求
③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國家機關權力,保障國民自由,與執法為民的理念相一致
④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國理念在刑法領域的具體表現
關于上述觀點的正誤,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2013】
A、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B、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
C、第①②③句正確,第④句錯誤
D、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確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罪刑法定原則的關系。
3、關于刑法用語的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014】
A、按照體系解釋,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均指購買并賣出;單純的購買或者出售,不屬于“買賣”
B、按照同類解釋規則,對于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同類解釋
C、將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行為,認定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屬于當然解釋
D、將盜竊骨灰的行為認定為盜竊“尸體”,屬于擴大解釋
【正確答案】 B
4、關于構成要件要素,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014】
A、傳播淫穢物品罪中的“淫穢物品”是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B、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中的“簽訂、履行”是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積極的構成要件要素
C、“被害人基于認識錯誤處分財產”是詐騙罪中的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
D、“國家工作人員”是受賄罪的主體要素、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按照刑法理論的通說,在解釋構成要件要素和認定是否存在符合構成要件要素的事實時,如果只需要法官的認識活動即可確定,這種構成要件要素便是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如果需要法官的規范的、評價的價值判斷才能認定,這種構成要件要素就是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
說明行為外部的、客觀方面的要素即為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如行為、結果、行為對象等;表明行為人內心的、主觀方面的要素即為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如故意、過失、目的等。“為謀取不正當利益”是表明行為人內心的、主觀方面的要素,是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通常情況下,構成要件要素都是積極的、正面的,但例外地也存在否定犯罪性的構成要件要素,這便是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這便是行賄罪中的客觀要件中的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
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是指刑法明文規定的構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是指刑法條文表面上沒有明文規定,但根據刑法條文之間的相互關系、刑法條文對相關要素的描述所確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要素。
5、吳某被甲、乙合法追捕。吳某的槍中只有一發子彈,認識到開槍既可能打死甲也可能打死乙。設定吳某對甲、乙均有殺人故意,下列哪一分析是正確的?(?。?016】
A、如吳某一槍沒有打中甲和乙,子彈從甲與乙的中間穿過,則對甲、乙均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
B、如吳某一槍打中了甲,致甲死亡,則對甲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對乙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實行數罪并罰
C、如吳某一槍同時打中甲和乙,致甲死亡、乙重傷,則對甲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對乙僅成立故意傷害罪
D、如吳某一槍同時打中甲和乙,致甲、乙死亡,則對甲、乙均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實行數罪并罰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擇一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對侵害的具體對象尚不明確的心理態度。擇一故意的本質在于行為人的自覺選擇性,在于幾種危害結果都在行為人的追求范圍之內,實際結果則二者必居其一,因此,擇一故意是有限制的不確定,與概括故意相比,具有非此即彼、必居其一的特定范圍和條件。
6、關于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016】
A、為保護國家利益實施的防衛行為,只有當防衛人是國家工作人員時,才成立正當防衛
B、為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使用第三者的財物反擊不法侵害人,導致該財物被毀壞的,對不法侵害人不可能成立正當防衛
C、為擺脫合法追捕而侵入他人住宅的,考慮到人性弱點,可認定為緊急避險
D、為保護個人利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也可通過損害公共利益的方法進行緊急避險
【正確答案】 D
7、15周歲的甲非法侵入某尖端科技研究所的計算機信息系統,18周歲的乙對此知情,仍應甲的要求為其編寫侵入程序。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015】
A、如認為責任年齡、責任能力不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則甲、乙成立共犯
B、如認為甲、乙成立共犯,則乙成立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從犯
C、不管甲、乙是否成立共犯,都不能認為乙成立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間接正犯
D、由于甲不負刑事責任,對乙應按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片面共犯論處
【正確答案】 D
8、關于結果加重犯,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2015】
A、故意殺人包含了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罪實際上是故意傷害罪的結果加重犯
B、強奸罪、強制猥褻婦女罪的犯罪客體相同,強奸、強制猥褻行為致婦女重傷的,均成立結果加重犯
C、甲將乙拘禁在賓館20樓,聲稱只要乙還債就放人。乙無力還債,深夜跳樓身亡。甲的行為不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結果加重犯
D、甲以脅迫手段搶劫乙時,發現仇人丙路過,于是立即殺害丙。甲在搶劫過程中殺害他人,因搶劫致人死亡包括故意致人死亡,故甲成立搶劫致人死亡的結果加重犯
【正確答案】 C
9、關于自首,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2017】
A、甲綁架他人作為人質并與警察對峙,經警察勸說放棄了犯罪。甲是在“犯罪過程中”而不是“犯罪以后”自動投案,不符合自首條件
B、乙交通肇事后留在現場救助傷員,并報告交管部門發生了事故。交警到達現場詢問時,乙否認了自己的行為。乙不成立自首
C、丙故意殺人后如實交代了自己的客觀罪行,司法機關根據其交代認定其主觀罪過為故意,丙辯稱其為過失。丙不成立自首
D、丁犯罪后,僅因形跡可疑而被盤問、教育,便交代了自己所犯罪行,但拒不交代真實身份。丁不屬于如實供述,不成立自首
【正確答案】 B
10、王某多次吸毒,某日下午在市區超市門口與同居女友沈某發生爭吵。沈某欲離開,王某將其按倒在地,用菜刀砍死。后查明:王某案發時因吸毒出現精神病性障礙,導致辨認控制能力減弱。關于本案的刑罰裁量,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2017】
A、王某是偶犯,可酌情從輕處罰
B、王某刑事責任能力降低,可從輕處罰
C、王某在公眾場合持刀行兇,社會影響惡劣,可從重處罰
D、王某與被害人存在特殊身份關系,可酌情從輕處罰
【正確答案】 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