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工作人員甲聽到有人敲門,開門后有人扔進一個包就跑。甲發現包內有20萬元現金,推測是有求于自己職務行為的乙送的。甲打電話問乙時被告知“不要問是誰送的,收下就是了”(事實上是乙安排丙送的),并重復了前幾天的請托事項。甲雖不能確定是乙送的,但還是允諾為乙謀取利益。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2016】
A、甲沒有主動索取、收受財物,不構成受賄罪
B、甲沒有受賄的直接故意,間接故意不可能構成受賄罪,故甲不構成受賄罪
C、甲允諾為乙謀取利益與收受20萬元現金之間無因果關系,故不構成受賄罪
D、即使認為甲不構成受賄罪,乙與丙也構成行賄罪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為他人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關于受賄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一)實際或者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的;(二)明知他人有具體請托事項的;(三)履職時未被請托,但事后基于該履職事由收受他人財物的。據此可知,這里甲“明知他人有具體請托事項的”仍收取其財物,構成受賄罪。本案中,甲已經推測到20萬元可能是有求于自己職務行為的乙送的,仍然予以接受,因此,甲對自己的受賄行為持放任的態度。如果這筆錢確實是乙送的,甲又承諾為乙謀取利益,那么甲構成受賄罪。本案中,這筆錢確實是乙送的,所以甲構成受賄罪,乙構成行賄罪,丙構成行賄罪的共犯。
2、關于罪刑法定原則與刑法解釋,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2016】
A、對甲法條中的“暴力”作擴大解釋時,就不可能同時再作限制解釋,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乙法條中的“暴力”也須作擴大解釋
B、《刑法》第237條規定的強制猥褻、侮辱罪中的“侮辱”,與《刑法》第246條規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觀內容相同、主觀內容不同
C、當然解釋是使刑法條文之間保持協調的解釋方法,只要符合當然解釋的原理,其解釋結論就不會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D、對刑法分則條文的解釋,必須同時符合兩個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二是必須符合分則條文的目的
【正確答案】 AD
3、根據有關司法解釋,關于利用互聯網實施的犯罪行為,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2017】
A、在網絡上建立賭博網站的,屬于開設賭場
B、通過網絡傳播淫穢視頻的,屬于傳播淫穢物品
C、在網絡上傳播電子盜版書的,屬于復制發行他人文字作品
D、盜用他人網絡賬號、密碼上網,造成他人電信資費損失的,屬于盜竊他人財物
【正確答案】 ABCD
4、關于因果關系,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2017】
A、甲以殺人故意用鐵棒將劉某打昏后,以為劉某已死亡,為隱藏尸體將劉某埋入雪溝,致其被凍死。甲的前行為與劉某的死亡有因果關系
B、乙夜間駕車撞倒李某后逃逸,李某被隨后駛過的多輛汽車輾軋,但不能查明是哪輛車造成李某死亡。乙的行為與李某的死亡有因果關系
C、丙將海洛因送給13周歲的王某吸食,造成王某吸毒過量身亡。丙的行為與王某的死亡有因果關系
D、丁以殺害故意開車撞向周某,周某為避免被撞跳入河中,不幸溺亡。丁的行為與周某的死亡有因果關系
【正確答案】 ABCD
5、下列哪些選項中的甲屬于犯罪未遂?( )【2014】
A、甲讓行賄人乙以乙的名義辦理銀行卡,存入50萬元,乙將銀行卡及密碼交給甲。甲用該卡時,忘記密碼,不好意思再問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職,將該卡掛失取回50萬元
B、甲、乙共謀傍晚殺丙,甲向乙講解了殺害丙的具體方法。傍晚乙如約到達現場,但甲卻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殺死丙
C、乙欲盜竊汽車,讓甲將用于盜竊汽車的鑰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錯將鑰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將車盜走
D、甲、乙共同殺害丙,以為丙已死,甲隨即離開現場。一個小時后,乙在清理現場時發現丙未死,持刀殺死丙
【正確答案】 CD
【答案解析】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6、關于刑罰的具體運用,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2014】
A、甲1998年因間諜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2010年,甲因參加恐怖組織罪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甲構成累犯
B、乙因倒賣文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罰金5000元;因假冒專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罰金5000元。對乙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2年6個月,罰金1萬元。此時,即使乙符合緩刑的其他條件,也不可對乙適用緩刑
C、丙因無錢在網吧玩游戲而搶劫,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并處罰金2000元,同時禁止丙在12個月內進入網吧。若在考驗期限內,丙仍常進網吧,情節嚴重,則應對丙撤銷緩刑
D、丁系特殊領域專家,因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丁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有悔改表現,無再犯危險。1年后,因國家科研需要,經最高法院核準,可假釋丁
【正確答案】 AB
7、關于故意與違法性的認識,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2015】
A、甲誤以為買賣黃金的行為構成非法經營罪,仍買賣黃金,但事實上該行為不違反《刑法》。甲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未遂
B、甲誤以為自己盜竊槍支的行為僅成立盜竊罪。甲對《刑法》規定存在認識錯誤,因而無盜竊槍支罪的犯罪故意,對甲的量刑不能重于盜竊罪
C、甲拘禁吸毒的陳某數日。甲認識到其行為剝奪了陳某的自由,但誤以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實施強制戒毒行為。甲有犯罪故意,應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責任
D、甲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害,但不知是否違反《刑法》,遂請教中學語文教師乙,被告知不違法后,甲實施了該行為。但事實上《刑法》禁止該行為。乙的回答不影響甲成立故意犯罪
【正確答案】 CD
8、甲在乙騎摩托車必經的偏僻路段精心設置路障,欲讓乙摔死。丙得知甲的殺人計劃后,誘騙仇人丁騎車經過該路段,丁果真摔死。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2015】
A、甲的行為和丁死亡之間有因果關系,甲有罪
B、甲的行為屬對象錯誤,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C、丙對自己的行為無認識錯誤,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D、丙利用甲的行為造成丁死亡,可能成立間接正犯
【正確答案】 ABCD
9、甲與素不相識的崔某發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腳。崔某忽覺胸部不適繼而倒地,在醫院就醫時死亡。經鑒定,崔某因患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2013】
A、甲成立故意傷害罪,屬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B、甲的行為既不能認定為故意犯罪,也不能認定為意外事件
C、甲的行為與崔某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這是客觀事實
D、甲主觀上對崔某死亡具有預見可能性,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因果關系的認定、意外事件。
10、關于正當防衛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2013】
A、甲將罪犯顧某扭送派出所途中,在汽車后座上死死摁住激烈反抗的顧某頭部,到派出所時發現其已窒息死亡。甲成立正當防衛
B、乙發現齊某駕駛摩托車搶劫財物即駕車追趕,2車并行時摩托車撞到護欄,彈回與乙車碰撞后側翻,齊某死亡。乙不成立正當防衛
C、丙發現鄰居劉某(女)正在家中賣淫,即將劉家價值6000元的防盜門砸壞,阻止其賣淫。丙成立正當防衛
D、丁開槍將正在偷越國(邊)境的何某打成重傷。丁成立正當防衛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正當防衛。
《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