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試題、模擬試題,一網打盡>> 社會救助政策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老年、疾病或者喪失勞動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獲得救助是憲法賦予的公民權利。社會工作是科學的助人活動,是實現這種公民權利的制度化途徑。
考試大論壇 按照救助類型,社會救助政策法規可以劃分為:一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政策法規;二是專項救助政策法規;三是臨時救助政策法規。
(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法規。
主要依據1999年頒布實施的《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來源:考試大 1、低保對象。
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城市低保標準的城市居民。低保標準、家庭平均收入、非農業戶口;四類人員。
2、城市低保金的申請、審批與發放程序。
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1)申請:由戶主向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出具相關證明材料,填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
(2)審批:所在地基層政府初審后上報縣級政府民政部門審批。自申請人提出申請30日內辦結審批手續。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3)發放:每月及時足額發放,貨幣為主,盡量通過金融系統社會化發放,必要時候也可以實物發放。
(二)城鄉醫療救助政策法規。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屬于專項救助政策。民政部、衛生部、財政部2003年提出《關于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和2005年《關于建立城市醫療救助試點工作的意見》。
1、城鄉醫療救助對象。
(1)城市醫療救助對象:一是城市低保對象中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二是已經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但個人醫療負擔仍然較重的人員和其他困難群眾。
來源:考試大 (2)農村醫療救助對象:一是農村五保戶、貧困戶家庭成員;二是地方政府規定的其他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農民。
2、城鄉醫療救助的形式。
(1)城市醫療救助的形式:對救助對象在扣除各項醫療保險可支付部分、單位應報銷部分以及社會互助幫困之后,個人負擔超過一定金額的醫療費用或特殊病種醫療費用給予一定比例或一定數量的補助。
來源:www.examda.com 按照多方籌資、多種方式、量力而行的原則。有社會力量資助、城市醫療救助基金補助和醫療機構減免有關費用三種形式。
(2)農村醫療救助的形式:
資助參加合作醫療,合作醫療給個人負擔過高者再給予適當的醫療救助;
在尚未開展合作醫療的地區,對大病困難戶給予適當醫療救助。
來源:www.examda.com 國家規定的特種傳染病救治費用,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助。
(三) 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政策法規
來源:考試大 2003年6月《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同年7月《實施細則》。
1、政策救助對象:生活無著、不得已流浪乞討度日的人員。
2、救助的形式和內容
來源:www.examda.com 救助的形式:以救助站救助為主要形式;也是一種臨時性救助。
救助的內容:食物,住處,急癥救治,聯系親屬或所在單位,解決交通。男女分居,女性專管女性救助者;維護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考試大收集整理
編輯推薦:
初級社工綜合能力之殘疾人社會政策法規 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主要內容及保障方式 更多請訪問:
考試大社工網,
考試大社工論壇,
考試大社工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