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要點六
1、小組工作的內容:
*小組工作是以社會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標帶領和引導的一個過程;
*帶領的過程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
*小組組員在小組過程中有相互的影響;
*小組以組員之間經驗的相互影響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小組的特征:
*小組存在于一人以上;
*組員之間有共同的目標和利益;
*組員對小組有認同感;
*組員之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
*小組中有進行社會控制的方式;
*形成特定的小組文化和氛圍。
3、小組的分類:
*以形成方式分為組成小組(任務小組)和自然小組(家庭);
*以組員參與動機分自愿小組(志愿者小組)和非自愿小組(戒毒小組);
*以組員間的聯系分為基本小組(家庭)和次層小組(同事);
*以小組的結構分為正式小組(任務小組)和非正式小組(同學小組);
*以組員之間的界限分為封封閉小組(情感小組)和開放小組(維權小組);
*以小組目標分為社交小組、教育小組、興趣小組、成長小組等。
4、小組工作的類型:教育小組、成長小組、支持小組、治療小組。
5、小組工作的價值觀:(通過工作原則來體現)互助互惠的原則、尊重小組組員的權利和能力的原則、民主參與和決策的原則、增強權能的原則、高度個別化的原則。
6、小組工作在功能上的特點:影響個人轉變、社會控制、形成群體力量解決問題、再社會化、預防。在成效上特點:促進人際交往、運用團體動力、促進經驗分享和經驗選擇、帶來的轉變更為持久、在時間和人力資源等方面更經濟。
7、最基本和常用的小組工作模式有:社會目標模式、治療模式、互動模式以及發展模式。
8、社會目標模式主要運用于社區層面,核心的理論概念是社會責任和社會變遷,強調通過一系列的原則和方法培養公民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良知和社會意識。
9、社會目標模式的理論基礎主要來源于系統論、生態系統論、教育理論和社會學觀點。基本假設是小組組員通過在小組互動過程中形成共同的目標,可以主動推動小組工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組員能夠獲得自我發展,提升參與能力和承擔有積極意義的社會行動的能力。
10、社會目標模式的特點:
1.小組目標是培養小組組員的社會責任感,包括三個層次內容:培養并提升小組組員的社會意識、發展小組組員的社會能力、培養社區領袖;
2.在社會目標模式中小組組員有民主參與社會生活的動機和潛能;
3.社會工作者扮演著影響者的角色:使能者、倡導者、資源提供者、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