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要點五
1、個案工作:運用專業的知識、方法和技巧,通過一連串的專業工作,幫助遭遇困難的單個個人或者家庭發掘和運用自身及其周圍的資源,改善個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適應狀況,實現對人的尊重和肯定的過程。
2、個案工作的基本要素:
*服務對象是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單個個人或者家庭。
*采用的方法是個別化的工作方法;
*幫助的目標是協調個人與周圍環境或者他人這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3、個案工作的含義:
*個案工作是一門專業的工作方法;
*個案工作是一連串的工作過程;
*個案工作是幫助遇到困難的個人或者家庭調動自身及其周圍的資源改善個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適應狀況;
*對人的尊重和肯定是個案工作的基本價值觀,表現在個案工作的整個服務活動過程中。
4、個案工作的本質:協調服務對象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適應狀況,恢復和增強個人或家庭的社會功能。
5、社會功能的恢復包含個人或者家庭
*具備了基本處理困境的能力;
*具有基本的社會環境適應性;
*與社會環境能夠形成相互促進。
6、社會功能的增強包含
*對個人或家庭自身擁有的能力的關注;
*個人或者家庭運用周圍環境資源能力的提高;
*個人或者家庭困境解決能力和問題預防能力的同時提高。
7、個案工作的服務模式:是社會工作者針對某個服務對象開展專業服務、設計專業服務程序和專業服務方法的重要依據。常用的有:心理社會治療模式、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理性情緒治療模式、任務中心模式、危機介入模式、人本治療模式、家庭治療模式。
8、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內容:理論假設、治療技巧。特征:開放性。
9、理論假設的核心包括:
*對人的成長發展的假設;
*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假設;
*對人際溝通的假設;
*對人的價值的假設。
10、治療技巧分為直接治療技巧(非反思性直接治療技巧、反思性—)和間接治療技巧。
11、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特點:
*注重從人際交往的場景中了解服務對象;
*運用綜合的診斷方式確定服務對象問題的原因;
*采用多層面的服務介入方式幫助服務對象。
12、認知行為治療的三種學習理論:經典條件作用理論、操做性條件作用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都強調:
*以行為作為理論研究的中心,探討行為習得、改變的規律;
*以學習做為核心,研究行為學習的具體機制和條件;
*注重外部環境在行為習得中的作用。
13、學習中的認知因素:信息加工過程、信仰系統、自我表述、問題解決和處理的方式。
14、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放松練習、系統脫敏、滿灌療法、厭惡療法、模仿、果敢訓練、代幣管制。
15、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特點:認知和行為因素結合、采用綜合的方式開展個案輔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