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計劃——目標和介入策略的選擇 第三節制訂服務計劃的方法
一、設定目的和目標
制訂服務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在認定問題的基礎上與服務對象共同設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標。
1.制定社會工作介入的目的
來源:考試大 “目的”是指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通過努力期望最終達到的總目標,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測量的。但是為了完成這個總目標,需要設定很多具體目標,這些具體目標是現實可行的,并且是可以測量的。
2.設定工作目標
來源:www.examda.com 目標設定包括如下程序和工作:
(1)確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在制定計劃階段,社會工作者要與服務對象再次確認雙方對問題和需要的理解與認識,以便所制定的目標是服務對象所認可并已準備好與社會工作者一起積極努力解決問題。所以,這一步的工作是一個不斷深化問題以使計劃有的放矢、并增加服務對象行動決心的過程。
(2)向服務對象解釋設定目標的目的。工作方法是社會工作者要向服務對象解釋設定目標的意義,如:“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看看你認為什么是你覺得最重要的目標,我們應該怎樣具體行動來一步步達到這個目標,你看怎么樣?”
(3)共同選擇適當的目標。目標選擇包括兩個步驟:
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 第一,篩選目標。
這步工作是指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一同找出期望達到的初步目標并對各個目標進行討論,以選擇和決定具體的目標。社會工作者可以與服務對象一起將所有可能的目標寫出來,然后逐個對目標進行篩選,當不能確定目標時可以使用從1-10的量變給每個特定的目標打分,經過比較挑選出服務對象最希望和最迫切的改變目標。
第二、定義目標。在目標篩選出來后將目標界定清楚,以具體、可操作的指標定義目標,以利目標的執行。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4)與服務對象討論目標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例如:“如果按照現在你選擇的目標去做,你覺得對你會什么影響?有哪些因素能夠幫助你實現這個目標?有沒有什么障礙?
(5)確定目標并決定目標的先后次序。在此過程中,應避免由社會工作者包辦服務對象自己應做的努力。
來源:www.examda.com 二.構建行動計劃
構建行動計劃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選擇介入方法和介入系統的過程,是發展有效行動方案、明確任務和責任的過程,也是決策行動的過程。
1.選擇介入系統
社會工作的介入系統即是前述的關注對象,同時也包括為幫助和協助關注對象解決問題而需要介入的其它社會系統,包括宏觀社會系統。.選擇介入系統的根據是對服務對象需要與問題的預估結果,包括通過對服務對象正式和非正式社會網絡與支持系統的介入策略。一般來說,社會工作的介入系統可以分為直接介入系統和間接介入系統兩類,社會工作者要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決定介入的系統。
2.選擇行動內容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1)危機介入
危機介入是社會工作中常見的內容,當服務對象遇有突發性事件時,例如,遭受暴力虐待、自然、突發公共事件或者天災人禍等問題發生時都需要社會工作立即進行介入,包括通報相關機構,安置和安撫受影響人員,進行物資救援和受影響人群的心理介入等。
采集者退散 (2)資源整合
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需要多元化的服務,因此整合運用資源是滿足需要和解決問題的必要手段,制定計劃時,社會工作者要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說明要建立和串連的資源網絡,包括:服務對象需要哪些資源、誰能提供這些資源、如何動員資源、以及什么時候和怎樣使用資源等。
采集者退散 (3)經濟援助
經濟援助可以分為常規性的和臨時性的兩種。常規性的經濟援助:對低收入的服務對象給予正式制度性幫助;臨時性經濟援助:當服務對象出現特別需要時提供的幫助,如緊急醫療救助、特別教育補助以及臨時性的物質幫助。
此外,經濟援助也包括從非正式社會網絡和資源系統獲取的資源。
來源:www.examda.com (4)安置服務
這類服務是指將服務對象帶離原有生活場所進行暫時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務,根據時間的長短分為暫時性安置、短期安置、長期安置和永久性安置。從安置場所來看,有為兒童提供服務的兒童福利院、寄養家庭、領養家庭和少年管教所;有為老人提供服務的老人養老院、日間照顧中心;有為吸毒人員服務的戒毒所;有為精神病患者服務的精神病院、療養院,以及為流浪乞討人員服務的社會救助站等。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5)專業咨詢
社會工作者應該掌握本地滿足人們需要的資源系統的資料和信息,在服務對象需要時提供咨詢服務。咨詢服務的內容涉及有關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的政策和法規、資源系統,以及需要與問題的評估和建議等。當服務對象所需咨詢超過社會工作的專業范圍時,要進行轉介或安排相關專家進行咨詢。考試大收集整理
編輯推薦:
社會工作實務計劃:服務計劃的構成 社會工作實務計劃:制訂計劃的原則 進入網校聽老師對“社會工作實務”知識點的詳細講解>>> 更多請訪問:
考試大社工網,
考試大社工論壇,
考試大社工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