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會工作者小王在社區走訪時發現,單親媽媽不久前失業,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技能有限,找工作很難。加上其上初中的兒子與同學沖突不斷,李女士深受困擾,壓力很大。從婦女工作的角度,小王對李女士的情況進行分析。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p>
A.李女士是一個值得社會大眾同情的弱者
B.社會因素是李女士產生的主要原因
C.能力不足是導致李女士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
D.李女士兒子的問題是家庭結構不完整造成的
22.由于個人經歷和家庭觀念不同,人們對婚姻暴力的認識差異很大,下列婚姻暴力的認識中正確的()
A.兩口子打架是家務事
B.家庭暴力由暴力性格所導致的
C.挨打一定有挨打的理由
D.任何理由都不是實施暴力的借口
(1)兩口子打架是"家務事" "私事" "清官難斷家務事"。
(2) 是丈夫喝醉了酒或者在外面承受的壓力太大所致。
(3 )是暴力性格所致。
(4) 是受害者的不當行為引起的。
上述這些都不是施暴者實施暴力的理由,對家庭暴力要零容忍。
23、社會工作者小吳將村里有時間、有意愿的婦女組織起來,成立了“巾幗志愿服務隊”,為村里有需要的老年人開展生活照料,陪伴就醫等志愿服務。小吳的做法,促進了婦女在鄉村振興中()作用的發揮。
A.推動鄉村文明建設
B.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C.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D.改善鄉村生態環境
24.小文和丈夫都要工作,經常因為接送女兒發生矛盾。社工小李運用賦權方法組建社區年輕婦女“媽媽團”,媽媽們根據各自家庭的時間,互相幫助接送并照看孩子,解決了小文家的問題。小李上述做法體現了賦權目標的( )
A.生活層次
B.個人層次
C.人際層次
D.環境層次
25.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了國際助殘日宣傳活動,在許多公司宣講了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政策,上述活動是為了保障殘疾人的 ( )權利。
A.環境友好權
B.勞動權
C.社會福利權
D.康復權
26.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了一系列無障礙體驗活動,記錄了殘障人士在公園、醫院、銀行、超市等公共場合的體驗感受,并以此為依據,撰寫了關于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政策建議稿。該機構上述做法體現了殘疾社會工作在( )層面的功能
A.微觀
B.中觀
C.宏觀
D.客觀
27.隨著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發展社會工作常?;谏鐣嫿ɡ砟铋_展服務。下列關于殘疾人的觀念中體現理念的是( )
A.殘疾人群體的主要特征是個體差異很小
B.殘疾人群體,隨時隨地都需要特別的幫助
C.消除社會障礙是殘疾人權利實現的關鍵
D.分析殘疾的原因應該從個人層面入手
1.防止把導致殘疾的原因歸于個體的生理性因素或道德層面的缺失
自從有人類,就有殘疾人。殘疾的原因可能是遺傳和疾病,也可能是自然災害、戰爭和意外事故,還可能是環境污染和科技水平限制等。在殘疾人致殘的原因分析上應該堅持社會原因分析為主導。 【D錯誤】
防止把殘疾人個體的問題"普適化"
當某個殘疾人遇到困難時容易簡單地判斷是由于殘疾所引起的。其實,殘疾人的個體差異是非常大的,當人們把困難的核心界定為殘疾的時候,因為殘疾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意味著直接否認了殘疾人克服困難的可能性,也就否認了作為人具有改變自身現狀的潛能,直接否認了殘疾人的權利。 【A錯誤】
3. 防止把殘疾人簡單地看作社會的"受害者"
"殘疾人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外部障礙(無論是政策還是環境等) ,使得殘疾人處于"不利"的社會境遇中,無法發揮正常作用。殘疾人權利的實現和能力的發揮需要消除外部的障礙,政府也應該在立法上制定對殘疾人的保障政策,推進發展殘疾人事業。要認識到,殘疾對于個體的發展而言,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 【C正確】
防止把殘疾人看作"理所當然"需要幫助和社會支持的人
歷史上,殘疾人經常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在現代社會中,殘疾人與健全人一樣,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發展替代性需要并且相對獨立地使用社會性資源。當然,這并不否認殘疾人需要給予特別的幫助,關鍵問題是要評估殘疾人需要"什么"幫助以及在"什么"處境下需要幫助。社會賦予殘疾人以同等的發展機會才是最重要的,社會幫助的目標不是要讓殘疾人"依賴"社會,而是建構殘疾人的新"能力體系"?!綛錯誤】
28.某殘疾人服務機構的督導發現,有的新入職社會工作者在首次面對重度心智障礙人士時,會產生恐懼心理。為預防這種情況發生,促進專業關系建立。機構督導應該協助新入職社會工作者( )
A.增進對服務對象的同情
B.提升自我覺察與反思的能力
C.隱藏自己內心真實感受
D.強化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29.社會工作者小劉在某殘疾人服務機構從事支持性就業工作。除了為機構內的殘疾人提供職業康復訓練以外,他還推動企業進行了無障礙環境改造,收集了適合殘疾人的就業信息,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小劉的上述做法中,調動了殘疾人就業支持性資源中的( )
A.企業單位資源
B.政府相關部門資源
C.社區志愿資源
D.其他社會組織資源
30.社會工作者小李在為服刑人員開展小組工作中發現,組員小盛對別人常常抱有敵意,看問題較偏激,經常發生人際沖突。小李為此與小盛一起分析他的思想和行為狀況,使其對自我有更準確的認識。小李所提供的服務是( )。
A.心理情緒輔導
B.預防交叉感染
C.職業技能訓練
D.生活習慣矯正
預防服刑人員間犯罪觀念和行為的交叉感染。一方面,矯正社會工作者可以依據判決文書及心理、行為測評結果,配合監管人員對服刑人員進行嚴格的分類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醒新進入監獄服刑人員善交獄友,保持行為端正,預防犯罪思想觀念和行為的交叉感染?!綛錯誤】
心理、情緒輔導。通過心理咨詢、情緒輔導等方式,改變服刑人員偏差扭曲的心理結構和敏感過激的情緒反應。 【A正確】
職業技能訓練。通過專門知識技能的培訓,服刑人員掌握一門或多門職業技能,使其出獄后可以用社會認可的方式和途徑謀生。【C錯誤】
31.老方獲假釋后去社區矯正服務中心報到,被告知要接受心理社會狀況評估,十分緊張。社會工作者小黃見到老方后請他坐下,遞上一杯水,微笑著詢問其近況。小黃的上述舉動,體現了矯正社會工作( )的原則。
A.個別化
B.接納
C.非評判
D.自決
A個別化原則:應尊重服務對象的差異性,重視服務對象的獨特性,了解服務對象個性化的需要,差別化、針對性地開展服務。
B接納原則:應了解和理解服務對象的想法、感受與行為,不應因服務對象的年齡、性別、民族、宗教、態度、行為、生理及心理狀況等歧視或拒絕服務。
C非評判原則:應與服務對象討論其想法、感受與行為,而不應隨意評價、指責和批判服務對象。
D服務對象自決原則:應相信服務對象有成長和改變的能力,應鼓勵和支持服務對象在具備自決條件并充分知情的情況下作出選擇和決定。
32.由于矯正對象普遍存在被動、不配合以及抗拒等心理行為特征,社會工作者擬從他們的家庭生活需要出發開展系列服務,以盡快與社區矯正對象建立良好專業關系。下列活動中,最有利于促進專業關系建立的是( )
A.為矯正對象子女開展系列愛心幫扶助學活動
B.開展戶籍調查并建立完善社區矯正工作檔案按規定
C.定期組織矯正對象參加社區公益勞動
D.邀請矯正對象開展“現身說法”的教育活動
33.社會工作者小林為戒毒康復人員開辦了“我的生活我做主”主題小組,旨在提升戒毒康復人員的自我管理能力,擺脫毒品的控制,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在小組第四節,小林設計了“守護星”活動,鼓勵組員們回憶戒毒康復過程中幫助過自己的“守護星”,帶領組員思考如何維護好“守護星"。防止其變為“流星”。小林在此活動中扮演的專業角色主要是( )
A.治療者
B.影響者
C.使能者
D.協調者
34、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分布在社會各個領域,涵蓋了各個年齡層次,他們的需求側重點各不相同。其中孤老優撫對象有著較高的( )需要。
A.生活保障
B.醫療救助
C.情感慰藉
D.權益維護
根據題干孤老優撫對象可知屬于光榮院社會工作服務對象;
光榮院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需要。主要包括:①婚姻家庭的需要。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標,孤老優撫對象對美好的婚姻家庭尤為向往,情感方面的需求尤為強烈。②健康維護的需要。老年期是疾病多發期,健康維護是孤老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優撫對象最為關注和渴望滿足的需要。③社會參與的需要。孤老優撫對象非??释c他人交往,渴望獲得親情與溫暖,渴望發揮自己的作用。④社會尊重的需要。常年相對封閉的院舍生活加深了一些孤老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優撫對象“被社會遺棄了”的感覺,他們非??释玫絼e人的尊敬、重視和贊賞。
35.社會工作者老王發現,有些退役士兵在從軍營到地方的轉變中存在較大的心理沖擊,覺得自己既無學歷優勢又無專業特長,面臨職業轉崗的挑戰。針對這種情況老王擬為他們開展小組服務,促進他們適應職業的轉變。在小組中期,該小組的主要任務應是( )
A.職業準備
B.面試模擬
C.簡歷設計
D.環境探知
小組初期:心態調適。
小組中期:環境探知。
小組末期:職業準備。
36.某軍休所的社會工作者小徐發現,一些軍休老人認為過去在部隊里生活費用全免,現在卻要自己承擔社會化養老服務費用,感到很難接受。針對這一現象,小徐擬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引導他們學習養老服務的相關制度與政策,理性看待社會化養老服務。小徐這一做法采用的干預技巧是( )
A.放松技巧
B.系統脫敏
C.認知重構
D.社交技能訓練
A放松技巧。社會工作者教給服務對象放松技巧,特別是當出現焦慮或壓力的時候可以使用。該技巧的過程是放松從頭到腳指頭的肌肉。社會工作者可以建議服務對象結束會談后,一天練習一兩次,每次10 ~15分鐘。
B系統脫敏。讓服務對象暴露在喚起焦慮的情境中,同時也面臨產生焦慮的行為。目的是將有問題的焦慮的情境與愉快的舒適的行為聯系起來。
C認知重構。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一道將錯誤的或非理性的認知變為可接受的、準確的認知來解決當前問題。該干預方法可能只是簡單地討論支持。社會工作者可以這樣開始:“你為什么覺得自己是被當作‘包袱’扔了出來?”
D社交技能訓練。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可以通過建立簡短的任務來幫助達到目標,在會面中不斷練習新的社交技巧。如社會工作者可以先作出示范,然后由服務對象跟著練習,并在會面結束后不斷練習這種新的行為,同時向社會工作者反饋是如何使用這種新的技能的。
37.離異的陳先生,長期失業,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與父母關系緊張。社會工作者老馬入戶了解到,陳先生常常感到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煩心的時候找不到人傾訴,十分苦惱。老馬對陳先生進行情緒疏導,與就業服務中心聯系,為他申請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并幫他模擬面試,邀請他參加街道社工站組織的各種活動結識新朋友。除上述服務外,針對陳先生的需求,老馬還應開展的服務是( )
A.提供心理支持
B.調節家庭關系
C.開展能力建設
D.促進社會融入
38.低保對象老王45歲,初中畢業,無一技之長。社會工作者小梅給老王介紹過多份工作,他不是嫌工作太累,就是嫌待遇太低,每份工作干不了幾天就不干了。針對這種情況,在后續為老王提供就業救助服務時,小梅首先應該協助老王做的是()
A.自我認知調整
B.積極參加招聘
C.職業技能培訓
D.鏈接就業資源
39.在參與某地災后重建時,社會工作者小張發現,一些受災群眾對政府有“等靠要”的依賴傾向。為促進受災群眾自救自助,小張應該做的是()。
A.為受災群眾提供臨時住所
B.為受災群眾提供資金物資幫助
C.對受災群眾開展危機干預
D.動員受災群眾尋找和利用資源
40.社會工作者小楊負責困境兒童救助關愛服務項目。項目實施前,小楊設計了調查問卷,上門探訪,了解了他們的服務需求,確定了初步的實施方案。隨著服務的推進。小楊發現還需要追加一些資源,以滿足部分困境兒童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小楊的上述評估過程,說明社會救助評估其有的特點是()。
A.評估憑借的是社會工作者個人過往經驗
B.評估應獨自進行以保證結果的客觀公正
C.評估是救助工作的開始并持續整個過程
D.評估是社會工作者自己收集資料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