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課外活動是學生課余活動的良好形式。
2.D[解析]選修課不屬于課外活動,它屬于課堂教學。
3.C[解析]根據課外活動的機能,可將課外活動分為接受性活動、創造性活動和訓練性活動。
4.B[解析]課外活動的主體是學生。
5.B[解析]學科活動是課外活動的主體。
6.A[解析]以實踐作業為主的興趣小組屬于技術小組。
7.D[解析]按人數和規模來劃分,課外活動可分為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三類。
二、填空題
1.1986
2.自愿選擇
3.輔助
4.興趣、愛好
5.總結
6.個人活動
三、名詞解釋
1.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
2.社會活動:是讓學生走出學校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生活、經濟建設實際狀況的教育活動,包括社會調查參觀、考察、訪問以及各種無償的社會服務和公益勞動。
3.科技活動: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進行各種科技實踐性作業的活動。
4.學科活動:是一種學科性的課外學習和研究活動,一般按學科分別組織活動。這類活動是學校課外活動的主體部分。
四、簡答題
1.課外活動具有如下特點:
(1)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自愿選擇性。課外活動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選擇、自愿參加的活動。
(2)課外活動內容和形式的靈活多樣性。從內容和組織形式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
(3)學生在課外活動組織上的自主性。與課堂教學相比,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2.開展好課外活動,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組織小學課外活動必須從全面貫徹教育目的,落實小學教育培養目標的高度確定每一項課外活動的具體目標要求,目標的確定要明確、具體。
(2)活動的內容和組織形式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學生自愿參加課外活動,就要使活動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來自活動內容的豐富多彩和組織形式的變化多樣,能符合學生的各種興趣和需要。
(3)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課外活動是學生的自主性活動,因此要充分依靠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和主動性。
3.課外活動因其自身特點,有著獨特的教育作用:
(1)充實學生的生活,擴大學生活動領域,密切學生與社會的關系。
(2)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特長。
(3)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探索精神和創造才能。
4.教師要出色地完成組織和指導課外活動的任務,必須做多方面的準備和努力。
(1)教師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長和興趣愛好,最好有能使學生嘆服的“絕招”
(2)教師要對自己指導的活動領域有足夠的、超出于學生的了解,包括對歷史與現實、知識與人物的全面了解,這樣才能發揮咨詢、指導的作用。
(3)教師要注意調整與學生的關系。在課外活動中,師生間的關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點,學生的年級越高,越是如此。
(4)課外活動要求教師有比課堂教學更強的組織能力。
(5)教師還需注意收集有關資料和認真記錄、總結自己所指導的課外活動,不斷提高活動質量。
五、論述題
[答案要點]:
(1)小學課外活動計劃的制定。制定小學課外活動計劃,既要考慮小學課外活動的一般規律與特點,又要考慮上級機關有關的指示建議和本校的實際情況。計劃確定的目標要有實現的可能,活動內容要具體,采取的措施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2)為保證小學課外活動計劃的實施,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做好計劃實施的發動工作。計劃順利實施的基礎是使活動的參加者充分認識開展課外活動的意義,了解所要實施的計劃的特點,實施的具體步驟、方法,以及自己所要承擔的工作任務與應當達到的目標要求。
第二,加強計劃實施中的檢查與指導。計劃實施中,學校領導要經常定期進行檢查,有目的、有計劃地抓好一些典型項目,用典型人、典型事來推動課外活動的開展。對直接組織學生課外活動的教師來說,同樣需要抓好典型,用典型帶動更多同學參加課外活動。
第三,搞好計劃實施的總結。課外活動計劃實施的終結性環節是總結。在工作進程中要不斷積累正面與反面材料,包括具體的數據與事實及平時對材料的分析與體會,這樣,計劃實施終結時,總結就會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