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題
1、簡述教學的一般任務。
答:(1)傳授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3)培養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4)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2、為什么說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答:(1)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2)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a、認識的間接性;b、認識的交往性;c、認識的教育性;d、有領導的認識。
3、簡述教學過程的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答:(1)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2)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4、簡述教學過程的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答:(1)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2)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3)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5、簡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答:(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3)學生特點;(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6、簡述上好課的基本要求。
答: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課堂氣氛熱烈。
7、簡述教學過程的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的規律。
答:(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2)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能動性。(3)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
8、簡述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優缺點。
答:(1)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2)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3)有利于發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4)班級授課制也有它的缺點,主要表現在強調系統的書本知識的學習,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五、辨析題
1-5:×√××× 6-9:××××
六、論述題
1、提示:因材施教,素質教育,分組教學等。
2、提示:演示法,直觀性。
3、提示:因材施教。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