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論述題
[答案要點]
1.(1)少年期:11、12歲到14、15歲,是個體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大致相當于初中階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整個少年期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邏輯已占主導地位,并出現反思思維,但抽象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體形象作支柱。同時,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但仍帶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觀性。少年心理活動的隨意性顯著增長,可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能隨意調節自己的行動。隨著身體的急劇變化,他們產生成人感,獨立意識強烈,開始關心自己和別人的內心世界,同齡人間的交往和認可大大增強,社會高級情感迅速發展。道德行為更加自覺,能通過具體的事實概括出一般倫理性原則,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強,常出現前后自相矛盾的行為。
(2)青年初期:14、15歲到17、18歲,相當于高中階段。這一時期是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性方面向成人接近的時期。他們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邏輯思維已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開始出現辯證思維。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與人生觀相聯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與美感都有了深刻的發展,他們不僅能比較客觀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確地表現自我,敏感地防衛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識,然而,理想的自我與現實的自我仍面臨著分裂的危機,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常發生沖突。他們對未來充滿理想,敢說敢于,意志的堅強性與行動的自覺性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同時也會出現與生活相脫節的幻想。
2.該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于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成功而合理地解決每個階段的危機或沖突,將導致個體形成積極的人格特征,有助于發展健全的人格;否則,危機沒有得到解決或解決得不合理,個體就會形成消極的人格特征,導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發展。(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歲~l.5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這種對人、對環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個性品質的基礎,是以后各個時期發展的基礎.尤其是青年時期發展起來的同一性的基礎。(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歲~3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隨著信任感的確立,兒童開始與父母分離,初步嘗試獨立處理事情。(3)主動感對內疚感(4歲~5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由于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的發展,兒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動范圍擴大到家庭之外。兒童喜歡嘗試探索環境,承擔并學習掌握新的任務。(4)勤奮感對自卑感(6歲~11歲)。該階段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如果兒童在學習、游戲等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獎勵,兒童將以成功、嘉獎為榮,培養樂觀、進取和勤奮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學不當.或努力不夠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視,兒童容易形成自卑感。(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歲~18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陛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謹慎的選擇和決策,尤其體現在職業定向、性別角色等方面。其他三個階段分別是: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對絕望感(成年晚期)。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