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反映了封建社會教育具有等級性的特點。
2.D
【解析】清政府頒布《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設定初等小學,并規定初等小學教育為義務教育。
3.B
【解析】“環境決定論”認為,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諸如環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等。華生是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注重教育的作用。
4.A
【解析】課程改革就其實質來講,就是課程現代化問題。
5.A
【解析】孔子是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一的觀點的提出者。
6.D
【解析】這句話體現的是榜樣法。
7.A
【解析】英國是實行雙軌制國家的代表。
8.C
【解析】教育學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狹義的教育。
9.C.
【解析】道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張“棄圣絕智”、“棄仁絕義”。
10.B
【解析】柏拉圖根據理性、意志、情感在德行中占主導地位的不同將人分為三等。
二、多項選擇題
1.BCD
【解析】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制定小學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
2.ABCD
【解析】根據《憲法》規定少年兒童有生存的權利;《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中,未成年學生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受尊重的權利和安全的權利。
3.ABCD
【解析】教學過程中應該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師生交往關系。
4.ABCD
【解析】ABCD四項均為班主任了解學生采用的一般方法。
5.ACD
【解析】蘇格拉底提倡爭辯的教學法,教學過程分為三步:蘇格拉底諷刺、定義、助產術。
三、填空題
1.入職輔導在職培訓
2.單一
3.自評
4.興趣愛好
5.講義式提綱式
最新試題: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