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
1.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叫鍛煉法。( )
2.目標管理是一種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的管理模式。( )
3.測驗的效度是指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 )
4.循序漸進原則就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去進行。( )
5.學習是由反復經驗引起的,但學習引起的行為和行為潛能的變化是暫時的。( )
6.學習與教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過程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大要素。( )
7.心理健康有高低層次之分。( )
8.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教師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 )
9.從根本上來說教師職業道德的評價標準,就是動機與效果的辯證統一。( )
10.我國的教育法規必須經全國人大通過才有效。( )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12分)
1.學校課程
2.社會活動
3.學生申訴制度
五、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1.小學階段課程的性質是什么?
2.簡述課外活動的意義。
3.請你談談非指導教學法的運用特點。
4.良好測驗的標準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15分)
某校學生甲和乙因貪玩上網,上學遲到了半個多小時。班主任王老師非常生氣,對他們進行了嚴厲批評并責令他們寫檢查,不準進教室上課。兩個學生趁王老師不注意跑到學校附近的小河洗澡,結果學生甲溺水而死。
請問:王老師應負什么法律責任?說明理由。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