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根據課外活動的機能可將課外活動分為接受性活動、創造性活動和( )。
A.探究性活動
B.發現性活動
C.訓練性活動
D.社會性活動
2、教育者單純強調人的自然性就會導致( )。
A.教育萬能論
B.兒童中心論
C.環境決定論
D.遺傳決定論
3、
“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國
B.印度
C.希臘
D.埃及
4、1919年建立的將小學分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業年限為( )。
A.4年
B.6年
C.2年
D.5年
5、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所確定的保護兒童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
A.無差別原則
B.尊重兒童尊嚴原則
C.無歧視原則
D.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6、
個體身心發展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稱為( )。
A.發展關鍵期
B.機能期
C.發展期
D.差異期
7、德育過程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變化的必要( )。
A.條件
B.途徑
C.動力
D.內容
8、
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特殊途徑是( )。
A.正面教育原則
B.集體教育原則
C.知行統一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9、
課外活動的主體是( )。
A.教師
B.學生
C.少先隊組織
D.學校管理人員
10、
如果高水平學生在測驗項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學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說明( )質量指標高。
A.效度
B.信度
C.難度
D.區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