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教師資格證>模擬試題>中學心理學試題

山東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簡答題二

來源:233網校 2009年4月5日
態度的結構
1、態度的認知成分
指個體對態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對于某一對象而言,不同的個體的態度中所含的認知成分是沒的,某些人的態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慮,而某些人的態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沖動;有些態度可能基于正確的觀念和信念,而有些態度則可能基于錯誤的觀念和信念。
2、態度的情感成份
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態度發生變化時,情感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但不同的態度的情感成分不盡相同,有的態度理智成分比較多,有的態度卻是非理智的、情緒化的。
3、態度的行為成分:指準備對某對象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
心理健康的標準(11.1)
1、對現實的有效知覺。
2、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
3、有自我調控能力。
4、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
5、人格的結構穩定與協調。
6、生活熱情與工作高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預防精神疾病、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
3、對學樣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與補充。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
6、小組心理輔導。
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
⑴強化法。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生。
⑵代幣獎勵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用來做代幣。當學生做出教師所期待的良好行為以后,就發給相當數量的代幣作為強化物。學生用代幣可以換取有實際價值的獎勵物或活動。
⑶行為塑造法。行為塑造法是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當學生很少出現教師所期待的行為時,就依次強化那些漸趨目標的行為,直到合意的行為的出現。
⑷示范法。觀察教師呈現的范例(榜樣)。
⑸懲罰法。用處罰消除不良行為。
⑹自我控制法。讓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
指導教學包括六個主要活動(12.1)
1、復習和檢查過去的學習。
2、呈現新材料。
3、提供有指導的練習。
4、提供反饋和糾正。
5、提供獨立的練習。
6、每周或每月的復習。
這些活動并不是遵循某種順序的一系列步驟,而是有效的教學因素。
發現教學經歷的四個教學階段
1、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產生矛盾,提出要求解決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2、促使學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問題,提出解答的假設;
3、從理論上或實踐上檢驗自己的假設;
4、根據實驗獲得的一些材料或結果,在仔細評價基礎上引出結論。
布魯納對發現教學的教學設計提出的四項原則
1、教師要把學習情境和教材性質向學生解釋清楚。
2、要配合學生的經驗組織教材。
3、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安排教材難度與邏輯順序。
4、確保材料難度適中,以維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材料太容易,學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難,學生容易產生失敗感。
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學事項
1、引起學生注意。
2、提示教學目標。
3、喚起先前經驗。
4、呈現教學內容。
5、提供學習指導。
6、展現學習行為。
7、適時給予反饋。
8、評定學習結果。
9、加強記憶與學習遷移。
教師引起學生注意的方式
1、激發求知欲,即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們為了知道問題的答案,就會集中注意教師的講解以及其它教學活動。
2、變化教學情境,即通過教學媒體,提高教學的直觀形象性,促進學生的感知和思維活動。
3、配合學生經驗,即從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入手,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然后轉到所教的主題上。
合作學習在設計與實施上必須具備的五個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責任分擔的方式達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2、密切配合。將工作中應在不同時間完成的各種項目分配給各個人。
3、各自盡力。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是取代為了獲得承認和評級而進行的競爭。成員必須各盡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沒有失敗者。
4、社會互動。合作學習成效取決于團體成員之間互動作用。
5、團體歷程。該歷程中的活動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監督、如何處理困難、如何維持團體中成員間的關系等。
制約學生群體促進或阻礙個體的因素(13.1)
學生群體對個體活動是產生促進作用還是產生阻礙作用,取決于四個因素:
1、活動的難易;
2、競賽動機的激發;
3、被他人評價的意識;
4、注意的干擾。
群體凝聚力的培養
首先,要了解群體的凝聚力情況。
其次要幫助課堂的所有的學生對一些重大事件與原則問題保持共同的認識與評價,形成認同感。
再次,引導所有學生在情感上加入群體,以作為群體的成員而感自豪,形成歸屬感。
最后,當學生表現出符合群體規范和群體期待的行為時,就給予贊許與鼓勵,使其行為因強化而鞏固,形成力量感。
課堂紀律的類型
1、教師促成的紀律。需要教師給較多的監督與指導。例如小學生入學時的紀律。
2、集體促成的紀律。同輩人的集體在學生社會化方面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3、任務促成的紀律。某一項任務會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而對其他誘人的活動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紀律。當外部的紀律控制被個人內化以后,成為個體自覺的行為準則時,自律便出現了。
教師的情緒對課堂氣氛的影響
1、教師的積極情緒狀態往往會投身到學生身上,使教師與學生的意圖、觀點和情感都聯結起來,從而在師生間產生共鳴性的情感反應,有利于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2、焦慮是教師對當前或預計到對自尊心理有潛在威脅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種類似于擔憂的反應傾向。只有當教師焦慮適中時,才會激起教師改變課堂現狀,避免呆板或恐慌反應,從而推動教師不斷努力以謀求最佳課堂氣氛的出現。
課堂氣氛的三種類型
在通常情況下,課堂氣氛可能分成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
1、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而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一。
2、消極的課堂氣氛通常以緊張拘謹、心不在焉、反應遲鈍為特征。
3、對抗的課堂氣氛則是失控的氣氛、學生過度興奮、各行其是、隨便插嘴、故意搗亂。
教學測量的分類(14.1)
1、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
3、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4、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1、為師生調整和改進教學提供充足的反饋信息;
2、是學校鑒別學生學業成績、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作為教育評價和決策的依據。
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優越性
1、客觀性。在大多數情況下,標準化測驗是一種比教師編制的測驗更加客觀的測量工具。
2、計劃性。專家在編制標準化測驗時,已經考慮到所需要的時間和經費,因此標準化測驗更有計劃性。
3、可比性。標準化測驗由于具有統一的標準,使得不同考試的分數具有可比性。
非測驗的評價技術
1、案卷分析。例如根據學生家庭作業、課堂練習、論文、日記、手工制作等作品,對學生的認知活動等進行判斷和決策。
2、觀察。通過教學過程中的非正式的觀察也能夠得到大量的關于學生的學業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
⑴行為檢查單填寫。
⑵軼事記錄。
⑶等級評價量表。
3、情感評價。針對學生的情緒、學習動機、個人觀點等進行評價。
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性,即多次測驗的分數的穩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時間上的一致和評分上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測量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測驗測量什么?測驗對測量目標的測量精確性和真實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為一個低效的測驗,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獲得有用的資料。
3、區分度。區分度是指測驗項目的反應與某種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例如通過該測驗是否能夠把學習好、中、差學生的不同學習或能力水平區分開來
簡述羅森塔爾效應(15.1)
羅森塔爾等人對教師期望對學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他們對小學生做了一次所謂有學習潛力測驗。然后,隨機地在各個班級抽取少數學生,故意告訴教師說,他們是班級里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并要求教師注意長期觀察,但不要告訴學生本人。8個月后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的確比其他學生進步快。 十分明顯,由于實驗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師對學生的期望,產生了預言效應。也就是說,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傳送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

編輯推薦:把教師站點加入收藏夾

2009年教師資格新版課程全新上線

2009年教師資格在線題庫全新上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潮州市| 墨脱县| 客服| 理塘县| 高青县| 临泽县| 芜湖县| 阳西县| 德格县| 嘉鱼县| 钦州市| 惠州市| 黑水县| 西安市| 马边| 精河县| 台北市| 桑植县| 曲阜市| 青神县| 洞口县| 怀化市| 寻乌县| 周宁县| 金溪县| 安徽省| 瓦房店市| 木兰县| 怀安县| 泽库县| 平武县| 天门市| 车致| 婺源县| 靖远县| 德江县| 邓州市| 沁源县| 武功县| 徐闻县|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