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體是中學生健康成長、順利完成個體社會化所必須的()。
A、教育條件
B、社會條件
C、客觀條件
D、物質條件
2、群體是個體的()。
A、簡單相加
B、偶然聚合
C、暫時結合
D、有機整體
3、松散階段是集體發展的()。
A、初級階段
B、過度階段
C、高級階段
D、成熟階段
4、在人際關系中起主導作用和心理成分是()。
A、認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為成分
D、成熟成分
5、在學校人際關系系統中,處于主要地位的是()。
A、教師之間的關系
B、干群關系
C、師生關系
D、同學關系
6、金茲伯格認為從11歲到17歲是職業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將這一階段稱為()。
A、幻想階段
B、嘗試階段
C、現實階段
D、探索階段
7、從中學生的升學類型看,凡是獨立性強、有目標、有追求、有獻身精神的學生可稱為( )。
A、志向型
B、現實型
C、依附型
D、隨意型
8、何種程度的焦慮可以成為考試的內驅力()。
A、輕度
B、適度
C、重度
D、都不可能
9、汽車司機應當具有動作靈活敏捷、注意穩定并善于轉移等特點,這說明職業對人的哪一種心理品質有一定要求()。
A、興趣
B、能力
C、性格
D、氣質
10、霍蘭德的理論強調的是哪一種心理品質與職業選擇之間的適應關系()。
A、職業興趣
B、個人能力
C、個性特點
D、自我意識
二、填空題
1.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稱之為()。
2.影響課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級規模、教師的領導風格、班級的性質和()。
3.品德的心理結構主要有三個成分,它們是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
4.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能力或特性稱之為()。
5.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的狀態的過程稱之為()。
三、判斷正誤
1、薩珀將個性的發展作為職業發展理論的核心。()
2、高強度的動機是學生應試的最佳水平。()
3、初中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開始具有深刻性、穩定性、自主性、社會性等特征。()
4、中學生就業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外部因素的影響。()
5、金茲伯格將職業心理的發展分為六個階段。()
四、簡答題:
1、簡述智力的個體差異。
答:智力的個體差異表現在兩個方面:
(1)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不同的人所達到的最高水平極其不同。
(2)智力的結構差異,即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發展有早晚差異。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2、人格結構包含哪些成分各個成分之間具有什么樣的關系
答:人格結構包括:
(1)知——情——意系統。
(2)心理狀態系統。
(3)人格動力系統。
(4)心理特征系統。
(5)自我調控系統。
關系:以上五種人格系統之間并非完全獨立,相互之間會有重合,這種重合使各成分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編輯推薦: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