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學心理學研究中學活動中過程的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規律。
2.少年期或過渡期的主要特征在于:這是一個半幼稚的時期,是獨立期和、自覺性和錯綜矛盾的時期。
3.青春期腦的發育從轉向。
4.初中生的識記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識記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
5.從初二起,少年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型向型轉化。
6.能力可以分為和兩種,智力指的就是
7.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是氣質的基礎,氣質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表現.
8.加涅的學習理論稱為理論.
9.”最近發展區”概念是由提出的.
10.桑代克認為問題解決過程是一種的過程.
二、選擇題:
1.奧蘇伯爾的同化模式中,總括性同化又稱(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并列結合學習、相關類屬學習)
2.心理定勢對解決問題具有(積極作用、消極作用、既有積極也有消極作用、沒有作用)
3.兒童能運用表象來表現他們的世界所發生的事并能據此進行想象,從而獲得知識。這種認知表征是(動作表征、符號表征、映象表征、表象)
4.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是指(最新獲得的能力、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兒童現有發展水平與可能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需要在下一發展階段掌握的能力)
5.運動符號辦事的能力是(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
6.學生剛學英語時,對26個字母的記憶兩頭容易,中間難,這種現象的解釋是(痕跡消退說、動機說、同化說、前攝抑制與倒攝抑制)
7.學過高等數學后有利于初等數學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屬于(順向正遷移、逆向正遷移、順向負遷移、逆向負遷移)
8.在哪個階段,學生的倫理道德開始形成但又具有兩極分化的特點(學前階段、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
9.“殺雞嚇猴”的教育效應最易被解釋的現代心理學理論是(強化原理、認知失調說、從眾說、觀察學習說)
10.學生學習直角三角形,這種學習屬于(詞匯學習、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
三、判斷正誤
1、非正式群體作為群體一種,它的內容更豐富、發展水平也更高。
2、處在形成階段的班集體已完全具備了一般集體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征。
3、“人云亦云”,即可能是模仿,也可能是從眾,但二者沒有區別。
4、在班集體內也有非正式群體的存在,并且偶而會對集體和個人發生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成了班級管理無法回避的問題。
5、在人際交往中,由于年齡、性別、出身等條件相同或相似,容易產生互補性吸引。
四、簡答題:
1.簡述促進學習遷移的主要措施。
2.簡述心理健康的標準。
編輯推薦: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