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心理學研究對象及心理學內容方面的知識。
2.A【解析】神經元具有接受刺激、傳遞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機能。
3.B【解析】注意在包括知、情、意的整個心理過程中都有體現,是非獨立的心理活動過程。
4.C【解析】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為即時對比。
5.B【解析】對遺忘現象進行系統的首創性研究的是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
6.D【解析】保持性復述亦稱簡單復述或機械復述,對短時記憶中的信息只進行重復性的、簡單的心理操作,使記憶痕跡得到加強,但不一定能進入長時記憶。
7.D【解析】小學兒童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存在著—個轉折時期。一般認為關鍵在四年級(約十或十一歲)。
8.A【解析】思維的概括性,就是把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質特征抽取出來加以概括。
9.A【解析】心境一經產生就不只表現在某一特定對象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使人的整個生活都染上某種情感色彩。適當的應激狀態,有助于提高機體的活動效率和適應效能,但過度或長期的應激狀態會引起身體全身或某個系統的病變,甚至死亡。激情有積極和消極兩種。
10.B【解析】這屬于見人恐怖癥,害怕見人,見到人就緊張不安,手足無措甚至眩暈、嘔吐或顫抖。
11.A【解析】一般認為,態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與內化三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認同。
12.B【解析】擇友的同質性,指兒童傾向于選擇與自己的興趣、習慣、性格和經歷相和諧的人做朋友。
13.C【解析】成就需要就是爭取成功、追求優越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14.B【解析】在個體的心理發展中,自我意識的發展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如果一個人的自我意識不能獲得發展,那么個性的發展就難以實現。
15.B【解析】人對現實態度體系是性格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性格的最直接的表現。它與人的社會屬性相關,具體可分為:(1)對社會、集體、他人態度的性格特征,如善于交際、關心集體、正直誠實等;(2)對勞動工作、學習態度的性格特征。如認真細致、勤勞、有創造精神等;(3)對自己態度的性格特征,如自信、謙虛、自尊等。
16.C【解析】個性的個別性集中表現在個性心理特征系統。
17.D【解析】“不凌節而施”意思是不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學不躐等”意思是學習不能超越次第。這些都是依據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提出的。
18.B【解析】已有研究表明,2歲是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言語的關鍵期。
19.C【解析】練習是技能形成的基本條件。
20.D【解析】區分度是指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
二、填空題
1.意志2.知覺的理解性3.積極思維活動4.永久性遺忘5.分析綜合6.概念
7.系統脫敏法交互抑制8.自覺性9.品德內容的社會性10.規范心理相容11.能力性格12.交往活動13.一般能力14.童年期15.環境因素16.微格教學
歷年真題:甘肅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試題及答案
考前多做試題:2014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