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學為實際教學提供了一般性的______或______。
2.20世紀6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學比較注重______,注重為______服務。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______,組織______,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從而引導學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發現過程,使其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
4.近景的直接性動機是與學習活動直接相聯的,來源于對______。
5.強化動機理論就其主要傾向來說,是______。
6.學習期待就其作用來說就是______。
7.問題空間是個體對一個問題所達到的全部______,包括問題的______、______以及由前者過渡到后者的各中間狀態和有關操作。
8.能否有效地提出假設,受______與已有知識經驗的影響。
9.教師在教授思維方法時,應遵循______的方式。
10.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______、______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學習策略
2.生成性學習
3.群體規范
4.人際關系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1.簡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2.簡述教學評價的功能。
3.簡述知識學習的作用。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3分)
結合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分析教師為什么應全面關心學生?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