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學習與教學的過程包括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
2.A【解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素,任何教學手段必須通過學生而起作用。
3.B【解析】可逆性指改變人的思維方向,使之回到起點。前運算兒童不能這樣思維。
4.B【解析】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兒童做對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質獎勵或表揚屬于正強化。
5.B【解析】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6.A【解析】略。
7.A【解析】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8.B【解析】學生學習體操的過程屬于操作模仿。由操作模仿階段的動作特點可知應為動作結構。
9.C【解析】略。
10.B【解析】元認知調節是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并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二、多項選擇題
1.ACE【解析】學生間的認知方式差異主要表現在場獨立與場依存,沉思型與沖動型,輻合型與發散型。
2.BDE【解析】成就動機主要由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組成。
3.ACE【解析】本題是對動機的綜合考查。
4.ACDE【解析】班杜拉是社會學習理論的倡導者。
5.ABCD【解析】這四點是布魯巴奇提出的四種反思方法。
6.ABCE【解析】D項是形式運算階段的特征。
7.BD【解析】略。
8.BDE【解析】若家長對待子女過分嚴格或放任,則孩子更容易產生不良的、敵對的行為。故B、D、E選項為合理的。
9.ABCDE【解析】心理輔導與教學目標一致,要達到學生心理健康,必須遵循面向全體學生、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尊重與理解學生、學生主體性、個別化對待等原則。
10.ABD【解析】略。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