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略。
2.B【解析】略。
3.B【解析】負遷移是指一種經驗的獲得對另一種學習起干擾和阻礙作用。正遷移指一種經驗的獲得對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v向遷移指處于不同層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種學習間的相互影響,也可以說是上位的較高層次的經驗與下位的較低層次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橫向遷移是指處于同一層次(抽象和概括程度相同)的學習間的相互影響,即難度和復雜程度大致屬同一水平的學習之間的遷移。
4.C【解析】聯結的建立是一個盲目嘗試并不斷減少錯誤的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隨著錯誤反應的逐漸減少和正確反應的逐漸增加,而最終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形成牢固的聯結。后人也稱這種理論為嘗試錯誤論,簡稱“試誤論”。
5.C【解析】心理定勢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是由先前學習引起的對后繼學習活動能產生影響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心理定勢對學習遷移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它反映出心理活動的穩定性和前后一致性。也有消極的一面,它妨礙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發展,使心理活動表現出惰性,顯得呆板,而不利于適應環境,有礙于解題的速度和靈活性。
6.C【解析】復述主要是指對學習材料的言語重復,它既可以表現為出聲的外部言語,也可以表現為默默的在頭腦內部的言語活動。主要作用是把注意維持在目前的學習材料中,并將學習材料保持于短時記憶中。
7.C【解析】在品德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個轉折時期,即品德發展的關鍵年齡。從小學兒童品德的整體來看,轉折期大約在三年級下學期。
8.D【解析】略。
9.A【解析】概念的同化是指通過利用新概念和舊概念之間的關系,把新學的概念與自己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某些適當的概念相結合,將新信息內化的過程。概念同化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新的事物關鍵屬性的過程,也是增長知識的過程。
10.D【解析】高級規則是以命題形式表達的規則與規則之間的關系,有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兩種方式。
11.C【解析】個體接受紀律約束的發展過程分為以下五個階段:(1)強制階段(0歲~6歲);(2)強化階段(6歲~9歲);(3)遵從集體階段(9歲~16歲);(4)服從法律和權威階段(16歲~成年);(5)民主平等階段(成年)。
12.C【解析】性格是人表現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性格是個性的核心成分,是個體最鮮明最重要的個性心理特征。
13.B【解析】把一種問題狀態轉變成另一種問題狀態的操作稱為“算子”;算法式是指把能達到目標的所有可能的選擇都找出來,試遍所有可能,總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14.D【解析】解決紀律問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使包括有紀律問題的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生得以好好地學習。而不是要追究責任,讓學生“就范”。
15.C【解析】略。
二、填空題
1.心理規律2.轉移3.斯金納4.性格類型5.中等程度6.知識背景7.遷移8.1509.上位10.對認知的認知11.操作定向12.變式13.內化14.知覺15.關注生存16.8~1017.松散群體18.物理19.艾賓浩斯20.總結性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