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25分)
11、
( )是指兒童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逐漸獨立地掌握社會規范,恰當地處理人際關系,妥善自治,從而能客觀地適應生活的心理和行為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也稱為兒童的社會化。
12、( )是研究者通過感官或一定的儀器設備,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兒童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的方法,是早期兒童發展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13、
( )是腦的基本活動,是大腦機能發展的重要標志。
14、
作為一種認識活動,( ) 是個體應用道德觀念或道德知識對行為的是非、好壞和善惡進行評價的過程。
15、
對于兒童之間或簡單或復雜的同伴關系的測量,目前心理學界使用的方法技術主要有觀察法和( )。
16、
兒童在記憶的保持過程中有一個特殊的現象,那就是( ),即學習后過幾天測得的保持量比學習后立即測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記憶現象。
17、
一般可以把元記憶分為關于記憶的( ) 、( ) 、( ) 。
18、
( ) 是一種“他向”語言,其目的是對聽話者產生一定的影響,包括傳遞信息、批評與嘲笑、祈使與威脅、提問與回答等。
19、
我國師幼關系劃分為( )、( )、( )、( )。
20、
個體為了抑制某種有礙于目標實現的行為的過程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