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在骨的發育過程中通過兩種形式成骨,一為膜內成骨,另一為軟骨內成骨。
2.D[解析]略。
3.C [解析]兩手側平舉慢慢放下時,三角肌在近固定情況下做退讓工作。此時工作條件是近固定狀態。退讓工作是指肌肉在緊張狀態中逐漸被外力拉長的工作。由于退讓工作時,肌肉的動點、定點彼此分離,故又稱離心工作。
4.D[解析]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在大部分內臟器官中共存,且作用相反,長期處于報考平衡狀態,但也會有此消彼長。人體在處于緊張、焦慮和亢奮狀態時,交感神經是興奮的,
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血壓升高;比后,副交感神經開始興奮,抑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以恢復人的正常狀態。
5.C [解析]快肌纖維收縮的潛伏期短,收縮速度快,收縮時產生的張力大,但收縮不能持久、易疲勞。慢肌纖維收縮的潛伏期長,收縮速度慢,張力小,能持久、抗疲勞能力強。
6.B[解析]骨骼肌細胞與心室肌細胞不都具有自律性。
7.D[解析]血漿葡萄糖濃度是影響胰島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8.C[解析]持續訓練法是指強度較低、持續時間較長且不停歇地進行訓練方法,主要
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發展有氧代謝能力。
9.A[解析]糖從胃內排空需要2~3小時,蛋白質從胃內排空需要4—5小時,脂肪從胃內排空最慢,需要7—8小時。因此,這三種物質在腎內排空由快到慢的順序是糖類、蛋白
質、脂肪。
10.B[解析]略。
11.A [解析]右心房有三個入口,一個出口。入口即上、下腔靜脈口和冠狀竇口。右心房通過上、下腔靜脈口,接納全身靜脈血液的回流,還有一個小的冠狀竇口,是心臟本身心壁靜脈血回流口。出口即右房室口,右心房借助其通向右心室。左右心房之間和左右心室之間均
由間隔隔開,故互不相通。
12.C[解析]在以膜的電變化為特征的興奮過程和以肌纖維機械變化為基礎的收縮過程之間,存在著某種中介性過程把兩者聯系起來,這一過程稱為興奮一收縮偶聯。目前認為,它至少包括三個主要步驟:電興奮通過橫管系統傳向肌細胞的深處;三聯管結構處的信息傳遞;肌質網(即縱管系統)對Ca2+的釋放和再聚積。興奮一收縮偶聯的結構基礎是三聯管,偶聯因子是Ca2+
13.C[解析]在擲標槍的引槍階段,使脊柱扭轉的原動肌是同側腹內斜肌和對側腹外斜肌。
14.A[解析]肌肉收縮克服阻力,使運動環節朝肌肉拉力方向運動的工作叫做克制工作。持啞鈴彎臂上舉的慢速下降階段,肱肌所做的工作是克制工作。
15.C[解析]副交感神經是植物性神經的一部分,分為腦部和骶部。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于腦干一般內臟運動核和脊髓骶部的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經自中樞發出的節前纖
維在副交感神經節換神經元,節后纖維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體,副交感神經節一般都在臟器附近或臟器壁內,節后纖維短。
16.D[解析]氧離曲線表示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關系的曲線,以氧分壓(POz)值為橫坐
標,相應的血氧飽和度為縱坐標,稱為氧解離曲線,或簡稱氧離曲線。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壓(PC02)升高、pH值降低、體溫升高以及紅細胞中糖酵解產物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的增多,都使Hb對O2的親和力下降,氧離曲線右移,從而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O2。反之,血液PC02下降、pH值升高、體溫降低和2,3-DPG的減少,使Hb對O2的親和力提高,氧離曲線左移,從而使血液結合更多的O2
17.A[解析]力量訓練是由多種力量練習組成的,而練習的順序可以直接影響訓練的
效果。一般情況下,在一次力量訓練課當中,大肌群訓練在先,小肌群訓練在后。力量訓練的強度、運動量和訓練頻率應符合訓練計劃的要求。在年度周期計劃中,力量性運動項目準備期的力量訓練量較大,訓練強度較低,以刺激肌肉體積增加;而在隨后的力量訓練期和比賽期力量訓練量減小,訓練強度增大,以提高肌肉力量或者爆發力。
18.C[解析]最大攝氧量的外周機制是身體各組織細胞(主要是肌細胞)攝取與利用氧的能力(包括肌纖維類型.毛細血管分布和線粒體的數量、體積等)。
19.D[解析]略。
20.D[解析]略。
21.D[解析]快肌纖維收縮的潛伏期短,收縮速度快,收縮時產生的張力大,收縮不能持久、易疲勞。慢肌纖維收縮的潛伏期長,收縮速度慢,張力小,能持久、抗疲勞能力強。
22.C[解析]心室充盈期分為三個階段:快速充盈期、減慢充盈期、心房收縮期。其中快速充盈期和減慢充盈期都是由于心室的抽吸作用,心房收縮期是心房的收縮使得血液流入心室,心房收縮可使得心室充盈量再增加l0% 30%。
23.A[解析]條件反射是后天獲得的經學習才會的反射,是后天學習、積累“經驗”的反射活動,是以非條件反射為基礎的。下意識動作是條件反射的延伸,比賽前運動員出現賽前緊張是下意識的動作,屬于條件反射的生理機制。
24.D [解析]環形包扎法用于肢體較小或圓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額部,亦用于各種包扎起始時。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周徑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周徑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8”字形包扎法用于肩、肘、腕、踝等關節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鎖骨骨折。
25.A [解析]用于急性閉合性損傷的早期處理方法是傷后即刻冷敷、加壓包扎、患肢抬高、適當制動。還可使用止痛藥物或點穴、針刺治療。
26.B[解析]運動性血尿指健康人在居1j烈運動后驟然出現的一次性血尿。它與運動強度過大、運動量增加過快、身體機能情況下降關系密切。運動后出現肉眼血尿者,血尿后l2天內,應中止訓練,充分休息,并進行藥物治療(可用止血劑、維生素C、三磷酸腺苷、維生素B12等)。
27.A[解析]略。
28.B[解析]盡管機體的磷酸肌酸儲備很少,但是它可以馬上調動起來,所以大強度、具爆發性的運動開始時(7—8秒左右),主要是磷酸原系統提供能量;同時,糖酵解系統也啟動起來,它可以提供2分鐘之內的大強度運動;如果機體繼續維持大強度的運動,糖酵解能量供應也跟不上,機體就因為能量供應不上而運動能力下降了。
29.A [解析]自然主義體育思想是盧梭提出的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一種教育理論,又稱“自然教育”,源于西歐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盧梭從性善論出發,認為人秉有天賦的自由、理性和良心,順性發展就可以自然從善,成為善良的人,還突出強調了體育在培養一名優秀人才中的首要作用,認為健康強壯的身體是更好地進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質基礎。
30.B[解析]由于運動的樂趣來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學生體驗樂趣的教學途徑比較多樣,類似的教學模式也比較多。但其教學過程的共同特點是具有一個或幾個體驗運動樂趣的
環節,有時這些環節互相連接、層層遞進,使學生能體驗到運動、學習、挑戰、交流和創造的多種樂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體驗的“內在樂趣”來源于游戲化的教材。
31.A [解析]封閉式運動技能與開放式運動技能是美國的波爾頓l957年據出的。封閉式的運動技能在進行時,外部情境在本質上是始終如一的,因此動作也始終如一。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運動技能是靠內部的本體感受器所介入的反饋來調節的。例如,體操、游泳、
跳遠、投擲項目、籃球的罰球等均為封閉式動作技能。開放式運動技能通常在進行時,外部情境是不斷變化的。在完成開放式運動技能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判斷外界變化著的情境(包括剮人的動作),并在此基礎上控制自己的動作,使之相應地有所變化。例如,打乒乓球、排球、網球以及足球的防守等均為開放式動作技能。
32.D[解析]體育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有效學習,從根本上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
33.A[解析]運動表象是指在運動感知的基礎上,大腦中重現出的動作形象或運動情景。
34.A[解析]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是指以國家利益為最高目標,動員和調配全國有關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質資源,攻克某一項世界尖端領域或國家級特別重大項目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在體育上,就是以世界大賽的冠軍(特別是奧運會)為最高目標,統一動員和調配全國有關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質資源,來奪取比賽運動的好成績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
35.C[解析]略。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