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填空練習題及答案7
1.目標評價模式 是針對20世紀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參照測驗的不足而提出的。
2.美國學者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3.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 目的游離評價模式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 。
4.教學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智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德育、體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徑。
5.教學任務受人們追求的教學價值取向決定,它指明各教育階段、各科教學應實現的目標要求。
6.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7.教學所傳授的基礎知識,是指形成各門學科的基本事實、相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統。
8.所謂智力,一般指人們的認識能力,即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認識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那些穩定的心理特征。
9.體力主要指身體的正常發育與身體各個器官的活動能力。
10.學生的創造才能主要指他們能運用已有知識和智能去探索、發現和掌握未知曉的知識的能力。
11.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教學過程是新舊觀念的聯系和系統化的過程。
12.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
13.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反映教學中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與豐富學生感性知識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14.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是間接經驗。
15.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16.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17.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18.教學具有教育性,這是由赫爾巴特 率先明確提出的觀點。
19.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0.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