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簡答練習題及答案3
1.簡述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2.教育怎樣使人的價值得到發現?
(1)要不斷提高人們對人自身價值的認識,提高人們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
(2)充分認識到人的生命價值、人的主體地位、人的個體的獨特尊嚴;
(3)不僅要教給人們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教會人們駕馭知識技能,教會人們懷疑知識技能;
(4)應該使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知識是為人所用的,而不應該由知識反過來奴役人。
3.初中教育的個體發展任務是什么?
(1)在身體發展方面,要進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讓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變化的必然性和意義。
(2)在認知方面,應重視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的培養;
(3)在情意方面,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體驗。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幫助學生形成較正確的自我認識、使學生掌握評價自我的多維標準。
4.教育目的對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是通過哪些作用實現的?(4.1)
(1)導向作用。它不僅為受教育者指明了發展方向,預定了發展結果,也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
(2)激勵作用。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們認識和接受,它不僅能指導整個實踐活動過程,而且能夠激勵人們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3)評價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評價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
5.簡述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
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教育目的是針對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養目標是針對特定的教育對象提出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對象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制定培養目標需要考慮各自學校學生的特點。
6.什么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如何?
教學目標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結果。
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是具體與抽象的關系,他們彼此相關,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與目標根本不同,目標可以測量,而目的是不能測量的。
7.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是什么?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體現了人們的教育理想;
(3)我國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基礎上的。
8.怎樣理解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1)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會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養的人各具特色。
9.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目的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現階段我國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
(1)要求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2)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展;
(3)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10.普通中學德育有哪些要求?
(1)幫助學生初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2)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熱愛科學;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識,養成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獨立思考、勇于開拓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精神;
(4)形成社會主義的現代文明意識和道德觀念;
(5)養成適應不斷改革開放形勢的開放心態和應變能力。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