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6.信息技術沒有改變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 )
17.教育本身不是一種文化現象。 ( )
18.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只具有即時價值而沒有延時價值。 ( )
19.課程資源的建設和開發是國家的事情,和教師無關。 ( )
20.教育行動研究是以教師的教育實踐為主要導向的。 ( )
21-只要運用正面說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對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 )
22.將本身沒有邏輯意義的材料人為地賦予某些意義,以便于記憶,也是一種形式的有意義學習。( )
23.分組教學是為了克服班級授課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級授課制優越。 ( )
24.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7個層級,只有低級需要完全得到滿足后,才能產生更高級的需要。 ( )
25.具有不同認知方式的學生,可以獲得相同的認知質量。 ( )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6.教育的發展受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制約,但教育又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具有_____的特征。
27.選擇德育內容的依據有三點:一是德育_____;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對的時代特征和學生思想實際。
28.教育不管是具有組織的或無組織的、系統的或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學校的都是_____的培養人的活動。
29.《兒童權利公約》中提倡的體現兒童權利主體地位的四大原則分別是兒童利益最大原則、原則、尊重兒童觀點的原則及無歧視原則。
30.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的關系是:_____。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31.智育
32.制度化教育
33.設計教學法
34.教學策略
35、班級管理
也許你還需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