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 A 【解析】略
2. B 【解析】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領會知識。
3. B 【解析】在教學論中,一般將課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各部分進行的順序、時限和相互關系稱之為課的結構。
4. C 【解析】在古代學校中,普遍推行并占主要地位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個別教學制。
5. D 【解析】班杜拉創(chuàng)立了社會模仿模式,這一德育模式是當代最具影響的德育模式 之一。
6. B 【解析】德育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7. B 【解析】常規(guī)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過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 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麗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班級管理模式。
8. A 【解析】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主要決定于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
9. A 【解析】根據歷史記載,古代中國的學校教育形態(tài)出現于夏。
10.D 【解析】夸美紐斯是捷克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反映在《大教學論》中。
11.C 【解析】教育目的與培養(yǎng)目標之間是普遍和特殊的關系。
12.D 【解析】盧梭認為理想中的人是一個自然天性獲得了自由發(fā)展的人,在教育目的觀上屬于個人本位論。
13.C 【解析】個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轉變?yōu)楝F實性。
14.C 【解析】“兒童中心論”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15.C 【解析】在教育發(fā)展史上,斯賓塞是最早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的教育家。
16.B 【解析】學校組織的藝術團隊活動是屬于拓展型課程。
17.C 【解析】德育過程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
18.C 【解析】鞏固性原則與孔子主張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教學原則一致。
19.D 【解析】一節(jié)課所完成的任務類型數是劃分單一課和綜合課的主要依據。
20.B 【解析】如果一個測驗能夠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我們就可以說這一測驗具有一定的效度。
二、填空題
1.制度化 2.行動 3.決定 4.康德 5.杜威 6.課堂 7.憲章
8.教師的教學目標 9.教科書 l0.兒童權利公約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