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鳥媽媽》
基本要求:
(1)完整有感情的彈唱歌曲
(2)請用這首歌曲展示一個音樂教學活動片段。請在下列活動中選擇a聽音樂拍打節奏;b音樂游戲互動。
(3)請在10分鐘內完成上述任務。
考題解析
【活動設計指導】
中班歌唱活動《鳥媽媽》
一、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感知音樂抒情的旋律,了解4/4拍的音樂節奏。
2.技能目標:能夠完整演唱歌曲,并用“小鳥迷路”的情景進行歌詞創編。
3.情感目標: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感知音樂旋律,能夠跟隨音樂拍打節奏。
2.活動難點:感受歌詞中鳥媽媽對小鳥的思念。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鳥鳴的音頻、沙錘、鋼琴、鳥寶寶迷路圖片。
2.經驗準備:幼兒已經有音樂律動活動的經驗。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音頻導入
教師播放小鳥鳴叫音頻,引導幼兒猜測小鳥鳴叫含義,引出《鳥媽媽》這首歌曲。
師:小朋友們,你們來猜猜小鳥在說什么?
(二)展開部分
1.教師配有動作完整演唱歌曲,幼兒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并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歌詞內容
師:小朋友們,歌曲中的鳥媽媽說了什么啊?
2.教師帶領幼兒拍打節奏,使幼兒了解4/4拍的歌曲節奏
(1)教師帶領幼兒用拍手和拍肩的形式跟隨音樂拍打節奏
教師帶領幼兒按照4/4拍的強弱規律,用拍手拍肩打節奏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用自己的身體打擊節奏幫鳥媽媽呼喊小鳥回家吧!
(2)教師帶領幼兒使用沙錘敲擊節奏,并強調規則,運用節拍完成第5~第12小節
師:小朋友們,當鳥媽媽呼喊的聲音大的時候,我們就晃動我們的沙錘,當鳥媽媽聲音變小時,就讓我們輕輕跺腳。
3.教師用角色體驗法教幼兒演唱歌曲
(1)教師大聲演唱歌曲,幼兒小聲跟唱
師:現在老師來當鳥媽媽,大聲地唱歌呼喊小鳥,小朋友們當小鳥寶寶,小聲地跟著老師唱。
(2)師幼角色互換,幼兒大聲演唱歌曲
師:現在老師想和你們來一個角色互換,小朋友們扮演鳥媽媽,老師扮演小鳥來唱歌。
4.教師創設鳥寶寶找家的情境,組織幼兒討論、創編歌詞,并按節奏進行回答
(1)教師出示鳥寶寶尋找媽媽的圖片,引導幼兒運用鳥寶寶的形象創編歌詞
師:小朋友們,鳥寶寶迷了路,也在尋找他的媽媽,如果你是鳥寶寶,你會說什么呢?
(2)運用《鳥媽媽》第5-第12小節節奏,組織幼兒邊打節奏邊演唱創編歌詞
第5~8小節:我在這—,我在這—,媽媽我想,你—呀—
第9~12小節:回家了—,回家了—,媽媽我愛,你—呀—
(三)結束部分——游戲結束
教師創設鳥媽媽與小鳥冒險的情境,師幼共同完成勇敢的鳥媽媽活動。
教師扮演鳥媽媽,幼兒扮演小鳥,教師發出“蹲下,抱團、跺腳、拍手”等口令,與幼兒一起快速做出相應的動作。
五、活動延伸
將活動延伸到家園,請幼兒和父母一起唱一唱這首歌。
兒歌《小熊過橋》
【活動設計指導】
大班兒歌活動《小熊過橋》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喜歡參與《小熊過橋》的兒歌活動,體驗小熊勇敢過橋的成就感。
2.認知目標:理解兒歌中小熊過橋的內容,知道在生活中要勇敢的道理。
3.技能目標:能夠根據兒歌內容配合動作表演兒歌,并進行大膽創編。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感受小熊在過小橋時的心情,體驗參與兒歌活動的快樂。
2.活動難點:嘗試根據兒歌的句式特點對兒歌進行創編。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魔法箱、小熊的手偶、小熊過橋兒歌掛圖、平衡木、小熊頭飾若干、舒緩音樂等。
2.經驗準備:幼兒之前已經接觸過平衡木,掌握走平衡木的技巧。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手偶導入,吸引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魔法箱,創設懸念
師:小朋友猜一猜今天的魔法箱里又有什么的寶貝呢,現在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把魔法箱的好朋友請出來。
(2)出示小熊手偶,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原來是我們的好朋友小熊呀!小熊告訴老師,今天她遇到一件事情想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呢,我們一起豎起耳朵仔細聽一聽吧!
(二)展開部分
1.教師完整朗讀兒歌,幼兒初步感知
(1)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兒歌內容,幼兒傾聽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從兒歌中都聽到了什么呀?小熊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2)教師出示《小熊過橋》的兒歌掛圖,引導幼兒深入理解兒歌內容
①教師出示圖片1:小熊獨自過小橋時的圖片
師:這時候小熊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②教師出示圖片2:小熊和媽媽的圖片
師:這時候我們的小熊對媽媽說了什么?
總結:原來我們的小熊在過小橋的時候心里特別害怕,想找媽媽幫助自己過小河呢。
2.教師為兒歌配樂,帶領幼兒表演兒歌
(1)教師調動幼兒已有經驗,提出啟發性問題,為兒歌加入動作
師:怎么用動作表示小熊過橋的情境?
(2)教師帶領幼兒伴隨舒緩的音樂表演兒歌
3.引導幼兒嘗試創編兒歌
(1)教師將幼兒分組討論改編兒歌內容
師:還有哪個小動物過橋是搖搖擺擺的?它有可能遇到了誰?
(2)師幼共同聲情并茂朗誦創編的兒歌
小竹橋,搖搖搖,有只小豬來過橋。
走不穩,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
“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豬抱過橋!”
河里青蛙跳出水,對著小熊大聲叫:
“小豬小豬你別怕,眼睛朝著前邊瞧!
一二三,走過橋
小豬過橋回頭笑,青蛙樂得呱呱叫。
(三)結束部分
游戲結束——小熊過橋
(1)教師分發小熊頭飾帶領幼兒做小熊過橋的游戲
游戲規則:帶領幼兒走平衡木,走平衡的時候需要雙眼朝前看,雙手打開,一步一步慢慢的往前走,不要掉下小橋。
(2)教師總結
教師引導幼兒明白只要我們像小熊一樣,大膽的往前走,不要害怕就能過了小橋,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像小熊一樣做一個勇敢的孩子。
五、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圖書區,請幼兒閱讀小熊過橋的故事內容。
故事《小青蛙吃西瓜》
【活動設計指導】
中班故事活動《小青蛙吃西瓜》
一、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遇到問題要多動腦筋。
2.技能目標:能夠認真傾聽故事,并大膽地表演小青蛙和小白兔之間的對話。
3.情感目標:喜歡參加故事活動,養成分享的好習慣。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并大膽地表演故事情節。
2.活動難點:喜歡聽故事,知道遇到問題要多動腦筋。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青蛙吃西瓜》故事掛圖,小青蛙,小動物等頭飾若干。
2.經驗準備:參加過故事活動,有過表演的經驗。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歌曲導入
教師帶領幼兒唱《小青蛙》歌曲,激發幼兒興趣,引出活動主題——小青蛙
小青蛙呀,小青蛙呀,
它在池塘游玩,東邊跳跳,
西邊跳跳,多么快樂逍遙,
咕兒呱呱,咕兒呱呱,咕兒咕兒咕呱,
咕兒呱呱,咕兒呱呱,咕兒咕兒咕呱,
(二)展開部分
1.教師聲情并茂地表演故事,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當中有誰?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呢?
2.教師結合故事掛圖,引導幼兒深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一邊出示故事掛圖,一邊分段講述故事內容,并提出啟發性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小青蛙和小白兔最后喝到西瓜汁了嗎?他們想的辦法是什么?
(3)小青蛙和小白兔喝完西瓜汁又干了什么事情?為什么呢?
3.幼兒分組講述,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1)教師將幼兒分為四人一組,引導幼兒自由、大膽講述故事
教師引導幼兒按照故事掛圖提示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內容。
(2)請幼兒大膽講述
教師小結:小青蛙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它們兩個遇到困難時自己動腦筋解決,最終喝到了美味的西瓜汁,還把西瓜汁分享給其他的小動物們喝,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也要發動自己的小腦筋思考,而且要學著分享自己的東西給身邊的朋友,這樣我們和朋友都會變得很開心,分享是快樂的,故事中的小青蛙和小白兔都是愛分享的好寶寶,我們大家都愛它們。
(三)結束部分
角色扮演結束
(1)教師創設情景,分發頭飾,幼兒自主選擇角色進行游戲
(2)幼兒游戲,教師強調注意事項,觀察指導
師:小朋友們在進行表演游戲時,要注意模仿你所扮演的小動物的聲音、表情和動作,不要爭搶、打鬧,注意安全。
五、活動延伸
延伸至區角
引導幼兒去美工區畫一畫故事中的小青蛙、小白兔吃西瓜的場景。
游戲《旋轉游戲》
【活動設計指導】
大班體育活動《旋轉游戲》
一、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游戲規則,知道在游戲中保護自己的方法。
2.技能目標:掌握旋轉和平衡的動作要領,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平衡性。
3.情感目標:體會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掌握旋轉和平衡的動作要領。
2.活動難點:積極參加體育游戲,體驗體育游戲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平衡木、眼罩、套圈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初步掌握旋轉、平衡等動作技能。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熱身導入
1.熱身活動,教師與幼兒共同做熱身操《小陀螺》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之前我們跳過的舞蹈《小陀螺》嗎?讓我們一起跳起來吧!
2.教師示范動作,引導幼兒探索游戲的玩法
小朋友們,剛剛的舞蹈中,小陀螺是怎樣轉的?轉完之后怎么做才能不摔倒呢?我們可以像小陀螺一樣做什么樣的游戲?現在就來和你的好朋友試一試吧!
(二)基本部分——活動展開
1.游戲:小陀螺過橋
(1)所有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游戲
(2)幼兒自行嘗試在套圈里旋轉三圈,然后走過平衡木
(3)幼兒分享經驗,教師總結
師:在轉完三圈后要快速冷靜下來,找準平衡木的位置,這樣才能快速通過。
2.游戲:蒙面陀螺俠
(1)所有幼兒分成兩組,站成兩列縱隊
(2)聽到教師的口令后,第一名幼兒帶好眼罩從出發線內出發,雙手伸平旋轉著走向終點,到達終點后,第二名幼兒帶好眼罩開始出發,以此類推
注:①每組幼兒必須在起跑線內站好,當聽到老師口令之后,才可進行游戲,不準搶跑。
②若比賽過程中,眼罩在地,需要在原地將眼罩帶好繼續前行。
(3)最先完全到達終點的幼兒組為勝利者
3.游戲:陀螺朋友
(1)所有幼兒自由結伴,兩兩一組
(2)講解《陀螺朋友》玩法:一名幼兒在套圈內旋轉并數圈,另一名幼兒根據每次數的圈數在平衡木上前進,直至成功解救在圈內的朋友
注:①每次旋轉的圈數不超過3圈。
②兩名幼兒輪番進行動作。
(3)進行游戲
(三)結束部分——放松結束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放松活動,小伙伴們坐在地上互相捶捶腿、揉揉腿進行放松。
師:小朋友們表現得真不錯,能夠互相合作,為自己鼓鼓掌。小朋友們也都累了,小腳丫需要休息一下。
五、活動延伸
親子游戲:回到家里,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進行游戲,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折紙手工《鴨子》
【基本要求】
(1)按圖示步驟正確折蟊“鴨子”
(2)回答問題:
①該內容適合什么年齡段的幼兒學習?
②如何利用紙工“鴨子”引發幼兒開展其他活動?
(3)請在10分鐘內完成上述任務。
【活動設計指導】
中班紙工活動《鴨子》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制作手工鴨子的快樂,喜歡和小鴨子做朋友。
2.技能目標:能夠掌握向后翻折的方法,并在折好的鴨子身上進行裝飾。
3.認知目標:知道鴨子的制作步驟,了解鴨子的外形特征。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了解鴨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按步驟完成鴨子制作。
2.活動難點:掌握向后翻折的方法,體會折鴨子帶來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數鴨子》,鴨子折紙成品1個,手工紙若干,彩筆若干。
2.經驗準備:學習過歌曲《數鴨子》,有過折紙的經驗。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音樂導入
教師播放音樂《數鴨子》,帶領幼兒跟隨歌曲進行小律動,激發幼兒興趣、快速引出活動主題。
師:歌曲中聽到了哪個小動物?你在哪里見過?
(二)展開部分
1.教師出示鴨子成品,引導幼兒認識鴨子的基本結構、特征
(1)教師引導幼兒回顧在生活中見過的小鴨子,請幼兒描述小鴨子的特征
(2)教師出示一條折好的手工鴨子,引導幼兒觀察,并總結鴨子的基本特征
教師小結:小鴨子有頭、尖尖的嘴、尾巴、眼睛等。
2.教師示范制作要領,幼兒嘗試折紙,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1)教師示范鴨子折紙步驟:
①正方形紙的兩個角一起向中間折疊,兩邊對齊;
②將折好的上下兩部分分別沿中線對折,折好后再次沿中線對折;
③將折好的部分取中間點,將尖的一頭向后翻折,折出鴨子的頭;
④折好后,再次將尖的部分向后翻折,折出鴨子的小嘴;
⑤將紙的另一頭三角形向后向上翻折,折出鴨子的尾巴。
(2)教師發放材料,并說明注意事項
師:小朋友和自己的紙寶寶做好朋友,不能把紙寶寶弄破了,制作過程中要看好自己的小鴨子,不能掉地上了。
(3)幼兒嘗試折紙鴨子,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引導幼兒繼續創作,為鴨子進行裝飾
(1)教師引導幼兒添畫,完成創作
師:小朋友們都已經折好了鴨子,可是我們的小鴨子還沒有眼睛,請小朋友為小鴨子畫上漂亮的眼睛,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教師請幼兒大膽在集體中展示自己的小鴨子,互相評價
(三)結束部分
教師組織幼兒伴隨音樂《數鴨子》和小鴨子一起做放松律動
師:小朋友們,帶著你們的好朋友小鴨子寶寶,一起跟隨音樂,跳跳舞吧。
五、活動延伸
教師引導幼兒來到飼養區,為幼兒園養的小鴨子換水、喂食。
聲明:本文真題來源考生回憶及網絡渠道搜集,僅供考生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下載233網校APP,可下載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免費注冊233網校會員,獲取教師資格證面試資料包!點擊注冊>> |
小編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流程 面試考生須知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通關秘籍: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講師將面試情景還原,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