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對小學教育的具體要求
1.把我小學教育的本質特征
(1)小學教育具有基礎性
小學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階段.是兒童成長為合格社會公民的基礎工程。完整良好的小學教育能為人的一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種基礎不僅僅包括 科學文化基礎,例如學習各種知識、提高自身能力等。而且包括人文素養基礎,包括關心他人、崇尚節義、待人寬容以及追求真善等。小學教育的質量如何,能否為 孩子的發展奠定基礎.直接關系到兒童的一生能否健康發展的問題,也深刻地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民族素質。
(2)小學教育具有全面性
小學教育的全面性,也叫整體性,是指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等,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 生全面發展。一個人只有在這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才能具備今后發展的綜合基礎,人生的長足發展才有了可靠的保證。但是,全面發展不等于平均發展.在對兒童進 行全面教育的同時,教育還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把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結合起來.是小學教育全面性的內在要求。
(3)小學教育具有普及性
由于小學教育是起始教育,是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是其他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因此它是一個人接受學校教育必經的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教育已經成為 人人都必須接受的教育,也是人人都有機會接受的教育。在我國,目前的小學教育是義務性的基礎教育。無論是正常兒童還是特殊兒童,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小學 教育的普及性,就是堅持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每個人都應該并且能夠得到發展,不應只注重部分學生的發展。這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
2.全面促進小學生發展
(1)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教書育人作為教師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師區別于其他職業的重要標準.其核心在于培養
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潛能。長期以來,教育過分強調統一性和標準性,以教師為中心,以考試為指揮棒,其結果必然是不利于學生個性的成長。作為教師要了 解每個學生整體情況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班級的學生層次差別也較大。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特點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既要 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又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個別情況制訂出具體要求,設計或選擇豐富多樣、適當的教育教學活動方式,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的 個性發展。因材施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是指教育要 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才能、想象力和好奇心等。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貫徹因材施教.需要保持著一種開放的心態.鼓勵學生發出自己的 聲音,通過多種途徑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學生,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態度和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思想、身體等方面的特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重視 學生共性發展的基礎上去兼顧每個學生的不同.從而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和評價方案.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具有高度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 性的人。
(2)關注學生心理變化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迅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情感變化愈加豐富、深刻,自我意識日益增強。這個時期兒童的心理發展,更需要一個健康良好的環境來保障和呵護.開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小學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組織和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開展相關的團體合作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讓學生懂得合作和共處的重要性,獲得判斷是非對錯以及抵抗誘惑的能力,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和周圍的人.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調適常識。
其次.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課程中。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和意識.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言談舉止、對學生的態度、對學生的評價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對個別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咨詢和輔導。針對日常學習生活中,每個學生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學習心態、同伴關系、師生關系等,及時了解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3)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
評價是教師最常運用的一種教育方式。評價不僅具有診斷的作用,而且具有導向、激勵等功能。正確、適當的評價在促進學生學習和保障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 要意義。當前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過分注重結果.忽視過程,這種只注重結果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形成性評價 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評價真正起到引導、激勵學生成長的作用。
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多作肯定性評價,少作否定性評價,積 極地鼓勵和激勵學生,避免傷害和打擊學生。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毛病和缺點不能吹毛求疵,而要積極發揚其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 素,充分肯定學生好的方面。這才是評價的意義所在。但是,鼓勵學生并不意味著濫用表揚.夸大的表揚,只表揚不批評等。肯定性的表揚應該是真誠的、有針對性 的,而不是盲目的、表面化的。
(4)匯集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合力
小學時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對于低年級 學生而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家庭同樣也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是學生首先接受教育和影響的地方,父母和子女之 間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感情聯系。因此,家庭教育在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應該意識到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責任。
教師應該與學生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良好關系。對于學生的教育問題,教師與家長應該經常溝通,形成一種教育合力。在討論學生問題時,教師可以先評價學生的 優點,再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讓家長增強教育孩子的信心;教師應尊重家長,對于家長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建議的方式提出要求;教師還要學會傾聽家長對 于孩子情況的分析.并作為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之一。家校良好的合作關系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渠道.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并為之作出努力。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
通關必看:2017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提前備考有妙招,233網校匯聚教師資格經驗豐富講師,為廣大考生打造一次通關備考秘籍,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