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在11月3日舉行,2018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答案更新。一起對答案,在線估分>> | 真題視頻解析>>
2018下半年教師資格《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小班同一個“娃之家”中,常常出現許多“媽媽在燒飯,每位幼兒都感到很滿足”。這反映小班幼兒游戲行為特點是()
A.喜歡模仿
B.喜歡合作
C.協調能力差
D.角色意識弱
答案:A
解析:小班幼兒游戲方式是以平行游戲居多,體現了小班幼兒喜歡模仿的特點。
2、下列針對幼兒個體差異教育觀點,哪種不妥()
A.應關注和尊重幼兒不同學習方式和認知風格
B.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學習與探索
C.應確保每位幼兒在同一時間達成同樣目標
D.應對有特殊需要幼兒給予特別關注
有特殊需要幼兒給予特別關注
答案:C
解析:幼兒個別差異是指幼兒在幼兒園學習與教學情境下,在性別、智力、認知方式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別。“幼兒在同一時間達到同一目標”違背了尊重幼兒個別差原則。
3、為保護幼兒脊柱,成人應該()
A.推薦幼兒用雙肩背包
B.鼓勵幼兒睡硬床
C.組織幼兒從高處往水泥地上跳
D.要求幼兒長時間抬頭挺胸站立
答案:B
解析:幼兒骨骼發育還沒有定型,睡硬床利于幼兒骨骼定型。
4、幼兒園教師應該是()
A.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決策者和管理者
B.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C.幼兒學習的引導者、傳授者和控制者
D.幼兒學習的管理者、決策者和傳授者
答案:B
解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5、嬰兒出生大約6-10周后,人臉可以引發其微笑。這種微笑稱為()
A.生理性微笑
B.自然微笑
C.社會性微笑
D.本能微笑
答案:C
解析:5周以后,人的出現,包括人臉、人聲最容易引起嬰兒的微笑,屬于社會性微笑,
6、教師在重陽節組織幼兒到敬老院探訪老人,這反映幼兒園教育內容選擇的什么原則()
A.興趣性
B.時代性
C.生活性
D.發展性
答案:C
解析:幼兒園教育內容來源于生活,題干體現了幼兒園教育內容的生活性原則。
7、下列說法中屬于蒙臺梭利教育觀點的是()
A.注重感官教育
B.注重集體教學作用
C.重視實物使用
D.通過游戲使自由與紀律相協調
答案:A
解析:蒙臺梭利注重感官教育。
8、教育過程中,教師評價幼兒適宜做法是()
A.用統一的標準評價幼兒
B.根據一次測評結果評價幼兒
C.用標準化工具測評評價幼兒
D.根據日常觀察所獲信息評價幼兒
答案:D
解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在日常活動和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進行評價,是評價的重要依據。
9、下列表述中,與大班幼兒實物概念發展水平最接近的是()
A.理解本質特征
B.理解功能性特征
C.理解表面特征
D.理解熟悉特征
答案:B
解析:幼兒晚期:功用型;幼兒開始初步掌握某一事物較為本質的特征,如功用的特征或若干特征的總和。
10、小班幼兒觀察植物時,下列哪條目標最符合他們的發展水平()
A.能感知到周圍植物的多種多樣
B.會觀察記錄植物生長變化過程
C.能察覺到植物外形特征與生存環境的反應關系
D.能發現不同種類植物之間差異
答案:A
解析:《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目標,3-4歲小班幼兒的教育目標是:感知和發現周圍物體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對不同的形狀感興趣。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1、請依據皮亞杰的理論,簡述2-4歲兒童思維邏輯特點。(15分)
答案:皮亞杰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他把幼兒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2-4歲兒童正處于前運算階段(2-7歲)中的象征思維階段(2-4歲)。
根據皮亞杰的理論,2-4歲兒童思維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1)思維開始運用象征性符號進行,出現表征功能,或稱象征性功能。
(2)幼兒的思維在此階段還沒有真正普遍化,沒有形成一般化的概念。
(3)此階段幼兒不掌握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常常運用“轉導推理”。
(4)象征思維是“中心化”的思維,或稱為“自我中心思維”。此階段兒童在一個時間只能考慮到事物的一種特征,不能同時照顧兩種特征。不能依據事物的客觀聯系和關系來解決問題,只憑自己的個別經驗、個體意義的象征或所謂“信號物”進行思考。
12、簡述幼兒園美育的意義。(15分)
答案:(1)對幼兒個體發展的意義
①美育通過藝術形象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兒的心靈,使幼兒在感受美的同時,發展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產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緒體驗。
②美育幫助幼兒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幼兒在藝術活動中,實現著內在的認識活動、情感和外在表現活動的統一。
③美育通過藝術活動,幫助幼兒借助形象化的方式認識世界,彌補了用語言和判斷推理的方式進行學習的不足之處,有利于促進幼兒大腦左右半球的均衡發展。
(2)對社會的意義
①美育是培養人的精神面貌的總體系中的一部分,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與對美的追求常常是統一在一起的,美育是建立一個文明、美好的社會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對幼兒實施美育,促進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這就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打下了基礎,因此,幼兒美育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
三、論述題(本大題1小題,20分)
13、什么是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2分)試述培養幼兒一日生活常規意義和方法。(18分)
答案:(1)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指的是幼兒園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基本能力,確保幼兒健康成長而制定的幼兒園生活各環節的基本規則與要求。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是多方面的,具體包括:衛生常規、行為習慣常規、學習活動常規等。
(2)培養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意義:
①一日生活常規可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里的幼兒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兒由于各種原因生活作息沒有規律,而幼兒園則是按照幼兒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做出符合科學的合理安排。因此幼兒生活在其中,能逐漸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時間觀念和有組織、有條理的辦事能力,并逐步適應幼園的環境。如:喝水要排隊、上廁所不推擠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②一日生活常規可以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環境,學習在集體中生活。
幼兒園一日活動是為滿足幼兒目身需要進行的,在活動過程中需要幼兒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以適應集體生活,可以促進幼兒在自身需要和客觀要求的交互作用下,逐步獲得適應幼兒園環境的能力并且不斷學習在集體中生活的方法。
③一日生活常規可以培養幼兒的自律能力,維持班級的秩序。
幼兒能夠通過遵守一日生活中的常規而逐漸培養自律能力,同時有助于班級秩序得以維護、幼兒園正常的游戲活動和教育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④一日生活常規能夠增強幼兒的安全感,有助于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在有規律的環境里生活才會感到安全,合理的常規有助于為孩子創造了一種有序的、和諧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的形成一種符合其身心發展水平的規則意識和規范行為,同時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3)培養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方法有:
①榜樣示范法;②滲透教育法;③評價激勵法;④成果欣賞法;⑤圖示觀察法;⑤游戲練習法;⑦家園共育法。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14、材料
4歲的石頭在班上朋友不多,一次,他看見林琳一個人在玩,就沖上去緊緊地抱住林琳。林琳感到不舒服,一把推開石頭。石頭踩腳大喊:“我是想和你做眀友的啊!”
問題:
(1)請根據上述材料,分析石頭在班里朋友不多的原因。(10分)
答案:該材料主要體現中班幼兒石頭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的特點,其同伴交往類型主要是被拒絕型。材料中石頭有主動交往意愿,但是缺乏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影響其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如下幾方面:
①幼兒自身的特征
首先,性別、長相、年齡等生理因素和姓名影響著幼兒被同伴選擇和接納的程度。其次,幼兒的氣質、情感、能力、性格等個性、情感特征影響著他們對同伴的態度和交往中的行為特征。材料中石頭其年齡特征為活潑好動、易沖動、喜歡交往,四歲的石頭正處于中班,喜歡從事結伙和合作的游戲與活動,但是其交往的技能技巧欠缺,影響了幼兒之間的同伴關系;材料中石頭其氣質類型傾向于膽汁質,精力旺盛,好沖動,做事情不善于先進行一定的思考;不同性別的兒童交往方式也是不同的,石頭是男孩子,而材料中的林琳有可能是女孩子,則其交往的手段、方法都有一定的差異,石頭的行為更加的直接、豪放,林琳相對來說比較文靜、內斂,對于這樣的交往方式難以接受。
②活動材料和活動性質
材料中的林琳獨自玩游戲,說明林琳處于獨自游戲階段,而石頭交往中并沒有掌握社會性交往的技巧,直接“抱住”林琳,這樣的舉止會使得林琳出現反感、不舒服的現象,因此推開了石頭。
(2)教師應如何幫助石頭改善朋友不多的現狀?(10分)
答案:幫助兒童建立良好同伴關系,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①教會兒童合作,增強兒童的自信感
對于那些因為有攻擊性行為而遭到同伴拒絕的兒童,教師需要教他們如何用積極的方式解決沖突;而對于那些害羞和孤僻的兒童,可以引導他們與更小的兒童提前活動,從而增強其交往的信心,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②教會兒童游戲,提高兒童的參與度
一些不會游戲或對參與游戲缺乏方法的兒童,在游戲中學到被同伴群體接受的必要的社交技能,并能在游戲中改善與其他兒童的關系,從而進一步提高其交往的技能。
③教會兒童接納,融洽兒童的同伴關系
幫助被忽略型兒童和被拒絕型兒童積極和適當地對待同伴的參與,接納他人的加入。
④教會兒童表達,培養兒童的積極情感
教師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應當注意引導幼兒,例如說話禮貌,對同伴表示同意和贊賞,微笑、擁抱、輪流做事(玩)共享一些東西,以及互相幫助等。
15、材料 教師在戶外投放一些“拱橋”(見圖1),希望幼兒通過走“拱橋”提高平衡能力。但是,有幼兒卻將他們翻過來,玩起了“運病人”游戲(見圖2)他們有的拖、有的推、有的搶、、、、、、玩的不亦樂乎。對此,兩位教師反應不同。A教師認為應立即勸阻,并引導幼兒走“拱橋”;B教師認為不應阻止,應支持幼兒新玩法。
問題:
(1)你更贊同哪位老師的想法(2分)?為什么?(8分)
答案:更贊同B教師的想法。該教師支持幼兒的新玩法,這一理念符合游戲的基本特征。
①游戲是兒童主動的自愿的活動,自主性是游戲的最本質屬性的表現。材料中針對幼兒自發生成的“運病人”的角色扮演游戲,教師應尊重幼兒游戲的自主性,支持幼兒進行游戲。
②游戲是在假想中反映現實生活的,重在過程,沒有外在強加的目的,能夠給幼兒帶來愉悅的情緒體驗。部分幼兒雖然沒有按照教師的預設進行體育鍛煉游戲,但他們在“運病人”游戲中有的挑、有的推、有的抬,玩的不亦樂乎,在這一過程中不知不覺獲得了全方位發展,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因此,教師應當給予支持。
(2)你認為“運病人”游戲有什么價值?(10分)
“運病人”的游戲屬于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屬于創造性游戲。
“運病人”的教育作用如下:
①促進幼兒認知、身體和語言的發展。在“運病人”游戲中,可以增加幼兒關于照顧、運送病人方面的“醫護”知識,促進幼兒交流表達的能力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在游戲中可以幫助幼兒增加對“病人”這一角色的了解,體會要愛護病人和關愛病人的情感;可以幫助幼兒克服自我中心化,學會理解他人。此外,在與同伴共同“推”、“抬”的過程中也提高了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③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獨立性。“運病人”游戲是幼兒自發的游戲活動,并且在游戲中可以思考“運送”病人的多種方法,促進幼兒的發散思維的發展,提高了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④促進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在“運病人”游戲中可以讓幼兒體驗各種情感,如友好、同情、責任心等積極情感,也可以促使幼兒在成功運送病人的過程中產生自豪感等。
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0分)
16、大班下學期,李老師發現幼兒普遍對小學的學習生活不夠了解,一些幼兒對上小學有些擔心。于是,教師準備開展“我要上小學”主題活動,希望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增進幼兒對小學生活的了解,幫助幼兒進一步做好入小學的心理準備。
請根據李老師班級情況,設計“我要上小學”的主題活動。
要求:(1)寫出主題活動總目標。(8分)
(2)圍繞主題設計三個子活動,寫出其中一個子活動的具體活動方案,包括活動名稱、目標、準備和主要環節。
(3)寫出另外兩個子活動的名稱、目標。(每個活動4分,共8分)
【參考答案】
(1)大班主題活動《我要上小學》
1、情感目標發自內心地對小學生活充滿期待之情;
2、能力目標能理解指令,具備初步的紀律意識和任務意識
3、認知目標初步感受小學生活的內容。
(2)子活動一
一、活動名稱大班社會活動《我要上小學》
二、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對小學生活產生好奇與向往
2、能聽懂指令,能完成任務
3、幼兒能夠知道小學生活的主要內容。
三、活動準備
音樂《早上好》幼兒園畢業照小學環境圖片開學典禮和上課的小視頻紅領
巾和小學校服。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播放音樂《早上好》幼兒跟著音樂熱身,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2、(1)欣賞往年幼兒園大班小朋友的畢業照老師提問幼兒園畢業之后小朋友們要做什么,通過幼兒的回答引出“小學”的主題。
(2)觀看小學開學典禮的小視煩,通過升旗儀式整齊刷刷舉手回答問題,請幼兒直觀感知小學生活的內容與變化;
3、拓展深化
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并請小朋友試穿小學校服。
4、結束部分,以小組為單位,到角色區暢想小學生。
五、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參觀小學。
(3)活動二
一、活動名稱:大班藝術活動《我上小學啦》
二、活動目標:
1、幼兒懂得欣賞并評價自己及同伴的作品,從中發現感受到的創作的快樂
2、繪畫技能能夠實現主題分明,內容豐富;
3、幼兒自然、真實地呈現心目中向往的小學生活內容
活動三、
一:活動名稱:大班健康活動《安全小能手》
二:活動目標
1、具備安全意識和一定的警惕性;
2、具備自我保護能力;
3、幼兒能夠牢記并準確說岀家庭中主要人員的信息,能夠認識家庭住址能夠
記住常用報警電話
點擊查看>>>2018下半年中小幼教師資格真題(各科)
在教師資格公布后,233網校講師會發布視頻真題解析,待真題解析上線之時,各位小伙們可以在這觀看真題視頻解析。
點擊查看>>2018下半年師資格真題視頻解析(各科)
考試結束后,你覺得試題的難易程度如何?還記得自己考過哪些試題嗎?有沒有遇到比較奇葩或者有趣的題目?去吐槽>>
2018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及答案word下載11月3日考后發布!去下載>>
考后關注:2018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
通關必看:即將考試,考前救命大法教你短時間快速通關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