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講師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種活動重點不是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能力?( )
A.扣紐扣 B.使用剪刀 C.雙手接球 D.系鞋帶
【答案】C.
解析:雙手接球更多培養的是幼兒大肌肉動作,完成《指南》中“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的目標。
2.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同卵雙胞胎的智商測試分數很接近,這說明( )
A.遺傳和后天環境對兒童的影響是平行的 B.后天環境對智商的影響較大
C.遺傳對智商的影響較大 D.遺傳和后天環境對智商的影響相對
【答案】C.
解析:遺傳提供發展人類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質前提,題干中的雙胞胎雖然生活的環境不一樣,但是智商測試分數很接近,說明遺傳對智商的影響較大。
3.午餐時餐盤不小心掉到地上,看到這一幕的亮亮對老師說:“盤子受傷了,它難過的哭了。”這說明亮亮的思維特點是( )
A.自我中心 B.泛靈論 C.不可逆 D.不守恒
【答案】B.
解析:自我中心性指的是幼兒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去解釋認識世界,很難從別人的觀點去看待事物。主要表現在:不可逆性、擬人性和經驗性。其中,擬人性又稱泛靈論,指幼兒往往把動物或一些物體當做人,他們把自己的經驗和思想感情強加到小動物和小玩具身上,題干體現的是泛靈論。
4.初入幼兒園的幼兒常常有哭鬧、不安等不愉快的情緒,說明這些幼兒表現出了( )
A.回避型狀態 B.抗拒性格 C.分離焦慮 D.粘液質氣質
【答案】C.
解析:分離焦慮是孩子離開母親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最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了,孩子一下子就會不安起來,會用喊叫、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親人的出現,與題干表述相同。
5.桌面上一邊擺了三塊積木,另一邊擺了四塊積木,教師問:“一共有幾塊積木?”。從幼兒的下列表現來看,數學能力發展水平最高的是( )
A.把前三塊積木和后四塊積木放在一起,然后一個一個點數
B.看了一眼三塊積木,說出“3”,暫停一下,接著數“4,5,6,7”
C.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四根手指,暫停一下,說出7塊
D.幼兒先看了3塊積木,后看了4塊積木,暫停一下,說出7塊
【答案】D.
解析:幼兒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從感知動作開始,幼兒計數,不但要用眼睛看,而且還要動手去數,ABC選項中都體現了幼兒動手數數的過程。只有D選項進入到了數的概念,拜托感知直接進行口頭計算了,故D選項正確。
6.對幼兒學習品質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活動過程中的態度和行為傾向 B.活動過程中的學習速度
C.活動過程中的知識積累 D.活動過程中的道德品質
【答案】A.
解析:《指南》中要求我們要注重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須的寶貴品質,因此A選項正確。
7.幼兒園環境創設中,使用易于識別的生活行為規則標識圖。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美化環境 B.便于幼兒看圖說話 C.便于幼兒認識各種符號 D.便于幼兒習得生活技能和行為準則
【答案】D.
解析:抓題干中的關鍵詞“規則”即可得到答案。
8.教師引導幼兒擤鼻涕的正確方法是( )
A.把鼻涕吸進鼻腔 B.先捂一側鼻孔,再輕擤另一側 C.同時捏住鼻翼兩側擤 D.用手背擦鼻涕
【答案】B.
解析:擤鼻涕時應讓幼兒上身稍微前傾,先用手指壓住幼兒的一側鼻翼,讓幼兒稍稍用力向外擤出對側鼻翼的鼻涕;在用同樣的方法擤出另一側鼻腔內的分泌物,故B正確。
9下列最能體現幼兒平衡能力發展的活動是( )
A.跳遠 B.跑步 C.投擲 D.踩高蹺
【答案】B.
解析:踩高蹺能夠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10.對杜威“教育即生長”的正確理解是( )
A.教育以兒童的本能和能力為依據 B.兒童的生長以教育目標為依據
C.教育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為基礎 D.教育應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
【答案】A.
解析: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長”,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和生長混為一談,實際上是揭示了一種新的兒童發展觀和教育觀。杜威認為,當時的學校無視兒童的天性,他提出“教育即生長”的根本目的在于,將兒童共被動的、壓抑的狀態中解放除開。生長論要求尊重兒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學適合于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要求。
考后關注>>2017年教師資格證成績查詢時間 筆試多少分合格?
掃一掃,考試真題答案一手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