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1.簡述教師觀察幼兒行為的意義。
【答案】觀察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可以分析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征。 觀察法是研究學前兒童心理活動的最基本方法,因為幼小兒童的心理活動有突出的外顯性,通過觀察其外部行為,可以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同時,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可以比較真實地得到學前兒童心理活動的資料。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當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而了解幼兒的興趣、發展水平需要教師細致、耐心的觀察。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同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指出平時觀察所獲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幼兒行為表現和所積累的各種作品等是倨傲與評價的重要依據。因此,觀察對教師了解幼兒、尊重幼兒、促進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12.作為幼兒教師,如何在保教活動中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
【答案】(1)營造溫暖、放松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影響幼兒。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注意發現幼兒的優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不簡單與同伴做橫向比較;保護幼兒自尊心,幼兒做錯事時要冷靜處理,不厲聲斥責,更不能打罵。
(2)幫助幼兒學會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 教師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為幼兒做出榜樣。如生氣時頒布亂發脾氣,不遷怒于人;教師和幼兒一起談論自己高興或生氣的事,鼓勵幼兒與人分享自己的情緒;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如幼兒發脾氣時不硬性壓制,等其平靜后告訴他什么行為是可以接受的;發現幼兒不高興時,主動詢問情況,幫助他們化解消極情緒。
(3)尊重幼兒、讓幼兒主動發展 尊重幼兒的人格、需要、興趣。教師遇事要和幼兒商量,把幼兒當做活動的主人,允許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4)建立團結友愛的班集體,充分利用幼兒集體的教育力量 (5)加強教師自身修養,以身示范。
考后關注>>2017年教師資格證成績查詢時間 筆試多少分合格?
掃一掃,考試真題答案一手全掌握!